敢啃硬骨头,他让苏堂村“脱胎换骨”

农村大众报 2019-08-02 17:47 大字

提起刘増民,在十里八乡无人不知,他2002年至今任莘县十八里铺镇苏堂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在他的带领下,村民人均年收入从3000元增至30000元,220户村民全部住上了独门独院二层小洋房,苏堂村也成为聊城市农村新居建设亮点。

刘増民上任之初,村内虽说零零星星有几座蔬菜大棚,但标准低、分散无序,根本形不成规模,产量和收入上不去,很多村民都想弃种大棚外出打工。身为村党支部书记的刘增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决心要改变这一现状。

为了解决当时让村民头疼的大棚菜运输难问题,2004年,刘增民多方筹措资金,为村里修好了3公里的柏油路。随后的几年,他带领村“两委”干部和村民代表多次到寿光等地考察先进的种植技术。2009年,看好大棚蔬菜发展前景的刘增民决定大干一场。当他提出要建一处总面积400亩的高标准蔬菜大棚生产基地时,没人相信他能在苏堂村干成这么牛的事情。

为了做通一些“难缠户”的工作,刘增民采取了软磨硬泡的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刘增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劝说下,大家终于统一了思想,2009年,一举建成高标准冬暖式蔬菜大棚208座,全村当年蔬菜总收入达到800万元,人均收入近2万元。

调整土地建蔬菜大棚虽说不易,但与此相比,启动农村新居建设更是一件说起来好听、做起来万难的事。2012年,村里决定统一规划,进行新农村建设。在当时全县都没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刘增民带领村“两委”成员发放明白纸和意见表,征求村民的意见和建议2000余条,还通过互联网征求在外工作村民的意见30余条,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40余次。最后综合各方意见,苏堂村探索出“原拆原建”和“边拆迁、边建设、边复垦”的方法,建成了两层楼房31栋186户,老年公寓60户,五层楼房1栋40户,复垦土地120余亩,于2017年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成为聊城市农村新居建设亮点。

2002年之前苏堂村还是典型的空心村,如今,发展成为省级文明村。当问到在开展工作时,怎样面对群众不解甚至是阻挠,不善言辞的刘增民说:“哪有什么好办法?就是要敢啃硬骨头,一次次地去做工作,只要你是为群众好,他们早晚会明白的。”

新闻推荐

郑济高铁濮阳至济南段获批复 力争年底前开工,省内新建莘县、聊城西、茌平南、长清车站

本报济南7月22日讯(记者王瑞超刘飞跃)7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关于新建郑州至济南铁路濮阳至济南段可行...

莘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莘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