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人”在广袤田野播种梦想 莘县9.6万返乡农民工逐渐成为乡村振兴主力军

大众日报 2018-12-12 10:20 大字

□本报记者李梦肖会

本报通讯员刘黎辉王赛楠

12月8日,记者在莘县妹冢镇宋庄村看到,尽管已是隆冬季节,寒风刺骨,但在连栋成片的温室大棚里却充满欢快气氛。平坦洁净的水泥路镶嵌其中,村民们正忙碌着将即发往各地的油菜、香菜、西红柿、扁豆角、青辣椒等蔬菜装箱外运。

“看我们的蔬菜多新鲜,我们村这几个大棚的蔬菜都已经销售一空啦,要是晚几天来,你还看不到这热火朝天的景象呢!这啊,都是在村里这些‘新农人’带动下,我们才能编织出这么美丽的乡村振兴新画卷的!”村民张桂英笑容满面地告诉记者。

村民张桂英所说的“新农人”,指的就是宋庄村党支部书记宋学龙。个子不高,身材很魁梧,说话干净利落。早年间,为维持生计,宋学龙外出打工挣钱。从建筑工地的学徒小工,到领着民工干活的工头,从承揽小工程的业务经理,到大项工程的全程监理,宋学龙凭着一股子拼劲,在异地的开拓中渐渐壮大着自己的事业。

怀着带领乡亲致富的执着,他于2014年3月,回到老家宋庄村带领村民致富。他流转土地,建设绿色生态农业基地,以打造“生态宜居,和谐美丽”的乡村振兴为目标,经过4年的努力,率先在村里成立了“莘县尚君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建有蔬菜大棚36个、建蔬菜市场1处,硬化了村容村貌,增添了紫荆、海棠、百日红等绿化树,全村粉刷墙壁10000多平方米,绘制了文化墙长廊。

“经常会有很多村民驻足观看文化墙中的民风民俗、扶贫攻坚等知识,潜移默化让群众受教,以前我们村比较落后,现在在宋学龙的带领下,我们村各项工作,在全镇年年不是第一就是第二。”面对着村委会墙上排排奖牌,村干部宋宪军充满自豪地告诉记者。

走进莘县十八里铺镇苏堂村,是另外一幅景象,一排排的冬暖式蔬菜大棚里,技术人员正手把手讲解蔬菜栽培技术。这批新鲜的蔬菜能赶在春节前的半个月上市。这些农业技术人员都来自聊城市浍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无偿为村民讲解技术。说起公司的创建人刘朝辉,村民们赞不绝口。

29岁的刘朝辉2010年毕业于山东省农业工程学院。大学毕业后,他多次到寿光等地学习现代农业生产技术。2015年,他满载创业梦想,回到莘县十八里镇苏堂村开始创业。首先开办蔬相菜种植技术服务站,为苏堂村和邻里乡村提供可靠过硬的农资产品和技术指导。2018年,又成立了聊城市浍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组织带动了近1000多户农户增产增收。刘朝辉说:“当时的启动资金只有母亲卖粮食的5000块钱,幸好县里一系列的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支持,使我守住了初心”。

无论是返乡农民宋学龙,还是返乡大学生刘朝辉,都是莘县大力实施“人才振兴”拉动“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进入2018年以来,莘县县委、县政府按着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的目标,花大力气实施人才支持工程,专门出台《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为返乡创业人才制定实施了16项政策体系,重点支持积累了一定资金、技术、管理经验、销售渠道的返乡农民工,以及高学历的中高等院校毕业生,鼓励返乡下乡人员利用资金、技术、信息和经营理念等方面的优势和专长,结合市场需求,发挥区域资源和要素优势,开发农业农村资源,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实现“乡村振兴”。截至目前,莘县返乡农民工总数为9.6万人,返乡创业农民工总数为4.1万人,这些具有新时代、新特色的“新农人”逐渐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为助力莘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注入全新动力。

新闻推荐

大王寨镇 移风易俗倡新风

本报讯移风易俗工作是莘县大王寨镇党委、政府重点推动的工作之一,为抓出成效,形成长效机制,大王寨镇采取多项措施,推动移风易...

莘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莘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