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内外育英才 莘县一中提升“核心素养”成就学生名校梦

聊城日报 2018-12-04 10:22 大字

□本报记者 张英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何把学生培育成社会的有用之才?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在苦苦求索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答案,莘县一中校长岳纪平有着自己的见解。

在2018年的高考中,莘县一中的朱雨萌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江佳璐同学被北京大学录取。这两名同学均在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中取得了数十分的加分,这些都得益于莘县一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工作的落地。“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核心素养是课改的风向标、主基调。过去的一学年里,结合我校的实际,特别是高三年级的实际情况,我们做了一些探索与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岳纪平说。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从两位名校生的身上,记者看到,莘县一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育人之道,正逐步走向成功。

多路径实现活动育人

在“立德树人”方面,莘县一中强调典礼仪式化,放大德育效果。学校有三大典礼,高一开学典礼进行规范文明教育、高二成人典礼强调责任与担当,高三毕业典礼渗透感恩与信念教育。三大典礼既是对学生成长的见证,更是对他们思想的引领。

班会主题化,渗透德育目标。该校各班班会的主题根据不同年级的心理特征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具有一定侧重:高一侧重习惯规范养成教育,高二侧重责任担当理性教育,高三侧重理想信心成功教育。主题班会再不是坐而论道、空谈道理,而是小角度切入与大道理升华的统一。

值周日常化,进行养成教育。该校以班级为单位每周轮换值周,包括校园卫生打扫、学习纪律检查、跑操评比、自行车管理、就餐秩序维持等等,这些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自理自治能力。

励志常态化,实施自信教育。在高三学生迷茫焦虑时,该校组织二百天振奋大会;高三复习进入攻坚阶段,该校举办百日誓师大会;高考前夕,该校召开师生动员大会,这些活动不仅激发了高三学子对高考的信心,也深化了他们对母校的感情,让整个校园充满着正能量。

这些活动强化了学生的德育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树立健全人格、在实践中锻炼必备能力,推进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

多渠道拓宽学生视野

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多、更深地了解社会动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开放的心态,莘县一中探索了多种渠道以实现目标。

该校为每个班级订阅了《中国青年报》,每周学校统一播放中央电视台的《新闻周刊》,学生每周写新闻时评,培养学生指点江山的风貌。

自2017年暑假开始,该校开播了“学术大讲堂”,开设了“一带一路文化解读”“话说王阳明”“论语选读”“海洋与能源”“生物科技”“化学与生活”等学术讲座,为学生提供了丰盛的精神大餐。主讲人以学校教师为主,特别是近两年引进的新教师,他们大都毕业于名牌高校,知识丰富,学养深厚,“学术大讲堂”也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舞台和成长空间。

此外,该校还开展游学活动,主要是通过组织学生集体旅游的方式走出校园,在行走和实践中体验生活、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根据莘县和聊城地域的实情,该校把游学活动拟定为“红”“绿”“黄”“蓝”四个主题。“红”,是指追忆之游:这一主题是基于莘县是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而提出的。“绿”,是指农业之游,这一主题是基于莘县是全国闻名的农业生产大县、是中国蔬菜第一县这一实情提出的。“黄”,是指寻根之游,充分利用文化名胜和文化古迹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蓝”,是指企业之游:主要选定了鲁西化工集团、阳谷凤翔集团、东阿阿胶集团等聊城六大龙头企业,目的是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中国制造”的力量和震撼。“目前,‘学术大讲堂’‘游学活动’才刚起步,现在我们正努力丰富其内容、挖掘其内涵、创新其形式,以期能形成学科与实践相贯通、课内外深度融合的一体化德育课程体系。”岳纪平对记者说。

新闻推荐

蔬菜大棚里“淘金”富乡村

□孙亚飞李瑞红报道本报莘县讯在莘县大王寨镇河涯村蔬菜生产基地里,一排排大棚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闪。在一处...

莘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莘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