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新时代莘县再出发 四十年,莘州大地沧海桑田。 1978年,改革春风拂来,为徒骇河畔带来了勃勃生机。

聊城日报 2018-11-14 14:34 大字

1978年,开放浪潮涌动,掀开了莘县壮阔的发展篇章。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四十年,百万莘县人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一路风雨兼程、拼搏奋进,凭借着敢闯敢干的精气神,用勤劳的双手让莘县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回望过去,是为了迎接更好的未来。莘县人没有满足于过去的发展成就,而是围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人民更加美好幸福的新生活,同心协力、披荆斩棘、戮力前行。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使命要有新作为”,改革、开放、创新的意识已深深烙印在莘县人的脑海深处。筑梦新时代,莘县再出发!

翻开改革开放的光辉史册,莘县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无疑是从解决温饱到藏富于民的巨大变化。“大包干”责任制推行前,莘县以“一大二穷”出名,经济发展水平在当时聊城地区所辖8个县中连年垫底,大部分农民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1978年,全县社员人均分配37.4元,大大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个别生产队“打了麦子不用分,吃顿馍馍断了根”,秋后还要社员凑钱买种子。“今年盼着明年好,明年还是个破棉袄”,是当时莘县大部分群众生活的真实写照。

农业生产责任制解决了农户的温饱问题。燕店公社的赵庄大队在1976年前的十年里,粮食亩产从未超过200斤,棉花亩产从未超过20斤。1980年,大队搞了棉花生产“大包干”,当年棉花亩产增加到了127斤。农民的生活从“吃瓜干,住土房,小鸡屁股当银行”变成了“吃白馍,住砖房,人人穿着的确良,有了余钱存银行”。、

致力于从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让广大农村群众的“钱包”鼓起来,1990年开始,莘县人揭开了藏富于民的序幕。1991年建成101个蔬菜大棚、1993年引进大棚西瓜生产、1994年引进了香瓜生产,1995年引进双孢菇……如今,莘县的瓜菜菌播种面积达到100万亩,总产500万吨。“莘县蔬菜”进入2017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莘县香瓜”“莘县西瓜”被评为全市十大重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现代大农业的发展,让莘县农民从外出务工赚钱的唯一选项中解脱出来,昔日的农村打工族回家种棚的多了。这里的生活与城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住楼房、开汽车已是过去式;超市、酒店、宾馆、KTV随处可见;手机上点一点,需要买的东西送到家,需要卖的产品快递送出……二

四十年风云激荡,莘县城乡旧貌换新颜。

从德商高速聊城南站出发,十多分钟就来到了莘县县城。德商高速结束了莘县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为莘县的发展提供了绝佳的发展机遇。刚刚开通不久的莘南高速让莘县有了第二条发展大道。

行走在县城里,昔日的“断头路”已经逐渐打通,为群众出行提供了巨大便利。这和改革开放之前形成了鲜明对比,当时的莘县仅有一条临商公路,货运则以畜力车为主。

城乡面貌的巨大变化在县城发展上可以得到最直接的体现。为了目睹县城的变化,我们从燕塔广场出发沿莘亭路一路向南。高大巍峨的燕塔下,群众在跳广场舞、打太极拳、玩航模、滑板,一片蓬勃景象。重修的燕塔广场,结束了县城没有城市广场的历史。向南走不远,首先看到一栋栋崭新的住宅楼,即使是“老莘县”也无法把这个高标准现代化住宅小区同脏乱差的南街村棚户区联系起来。继续向南来到徒骇河边,杂乱不堪、荒草丛生的徒骇河畔已经“变身”群众休闲娱乐健身的城市顺河公园,每天入园游玩群众达数千人次。公园南侧不远处则是建设完成不久的莘县人民医院新区和城市水库,其建设完成解决了城市发展“卡脖子”的问题。继续向南,则来到了群众期盼已久的县城新南环路。这一切,在改革开放之初都不存在。只有区区几平方公里的莘县县城可以说是零起点起步,这一点在城市规划中可窥一斑:八十年代初制定的莘县县城第一轮总体规划中提到,到1985年县城城区人口发展到3.5万人,占地面积控制在4平方公里以内。在随后几十年中,莘县县城发展迅速,但囿于可用财力,发展速度落后于兄弟县市。近几年,伴随着棚户区改造和道路、绿化、公共空间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莘县县城逐渐有了城市的味道。三

改革的春风为莘县人的生活涂上了斑斓的色彩。

改革开放之初,面朝黄土背朝天是绝大多数莘县人的生活状态。1978年,户籍人口70.22万人的莘县,只有职工1.84万人。温饱解决后,依靠教育摆脱“农门”成了莘县人的不懈追求。

在财力非常有限的情况下,莘县人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教育面貌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1983年,莘县中小学办学条件达到了校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师、生人人有课桌凳。1996年,莘县义务教育顺利通过省、地验收,成为聊城地区各县市中第一个实现了“普九”的县,被誉为“贫困地区‘普九’的楷模”。改革开放四十年,数以万计的莘县人从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受益,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市场经济为莘县人提供了无限可能,创业成了弄潮儿的选择。党的十四大之后,莘县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乡镇企业实现了快速发展。20多年过去了,莘县已经培植起了一批支柱、骨干民营企业,初步形成了石油化工、纺织、大豆蛋白等优势产业和两大工业园区。民营经济发展的势头一直保持到如今。据统计,2017年莘县新增个体工商户3267户、私营企业1915家,新增市级“专精特新”育苗扶壮项目18个,特色专业村发展到84个。七大产业集群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3.5亿元,增长8.9%。

曾经的莘县人考上大学后,大多会选择外地就业,即使是考不上大学也会外出务工赚钱。2001年,莘县高考有875人考上本科,但2002年夏只有12名师范类本科毕业生回到莘县。产业发展特别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改变了这一状况,莘县正逐渐成为吸引人才“凤还巢”的“金梧桐”。

上海交大优秀毕业生辛世杰和他带领的研发团队就是例证。他们研制的莘沃智能施肥系统可精确投送农资,可以节约人工70%、节约水肥50%以上。近年来,莘县多次举办了人才引进活动,一大批人才被引入,促进了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如今,“回乡种棚”“回乡创业”成了越来越多年轻莘县人的选择。四

过去的四十年,是莘县不断优化发展内核的过程。

昔日的莘县,工业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仅有棉纺织、白酒酿造等传统产业。近年来,莘县不断发展新经济,取得了新进展。2017年,全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1.7%,较2012年提高10.3个百分点。以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以玻璃纤维、碳纤维为代表的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初具规模。

现代服务业成为莘县新的发展驱动。过去的一年,莘县现代物流加快发展,海易冷链物流园建成运营,中原农产品物流中心加快建设,鲁西现代国际物流园被评为省重点服务业园区。传统商贸不断提升,燕塔中央商务区功能设施进一步完善,中心市场改造基本完成。电子商务蓬勃发展,新增电商村级服务站点146个,中国北方瓜菜菌网、京东莘县馆上线运营,全县电商企业达到52家,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到119.4亿元,增长9.7%。积极发展养老服务业,健民养老院投入使用,新增养老床位580张。围绕农业这一基础产业,莘县还大力发展农业“新六产”,光伏+农业、农业+旅游、农业+文化等新型业态不断涌现。

莘县从没停下过改革开放的脚步。

如今,莘县“放管服”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各项审批事项基本实现“零跑腿”或“只跑一次”,“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体制和“五证合一”“两证整合”登记制度全面推开,县乡两级公共服务事项和行政权力清单公布实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深度融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西部经济隆起带等国家、省重点发展战略,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实现区域合作共赢。融资渠道不断拓宽,嘉华股份进入主板上市辅导期,鑫丰种业成功登陆“新三板”,晶宇科技等5家企业成功挂牌……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展望新时代,莘县人将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再度出发!

本版文字:本报记者 苑莘本报通讯员 杨浩本版图片由王朝瑞、杨浩、张小东提供

新闻推荐

观城镇开展“两癌”免费筛查

本报讯近日,莘县观城镇组织开展了农村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工作。该镇组织开展了相关培训,向工作人员讲解了免费“两癌...

莘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莘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