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撑起发展“艳阳天” 聊城鲁西经济开发区在全市率先完成循环化改造
□本报记者 张兴国本报通讯员 张燕青
形成了“以中能杆塔为代表的机械加工产业循环经济模式”“以嘉华、冠华为代表的大豆蛋白深加工循环经济模式”“以盛大、立信为代表的食品加工循环经济模式”……
聊城鲁西经济开发区于2014年7月被省经信委、节能办确定为山东省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创建单位。通过四年多的创建工作,开发区在全市率先完了循环化改造工作。
聊城鲁西经济开发区自实施循环化改造以来经济总量大幅提升,节能减排成效显著,2017年开发区能源产出率较2012年提高30.3%。产业集聚效应凸显,重点围绕四大主导行业推动延链、补链项目实施,实现产业集聚发展,总体上形成了“一区六园”的产业发展格局。
目前,园区形成了农副产品深加工、纺织服装、新能源和机械加工四大支柱产业,通过拓展和优化行业内部及行业间的产品链和废物链,引进关键补链项目,提高废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8个循环化改造重点支撑项目建成投产,循环化改造的6大类,28项指标全部完成,基本建成能源高效阶梯使用、水资源充分回用、土地集约利用、环境污染长效治理的循环化产业集聚区。
在园区循环化改造建设中,聊城鲁西经济开发区围绕“招商——建设——抓产出”这一主线,在各个环节中都注入了节能降耗这一重要内容,促使循环经济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开发区成立了责任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加强领导,同时把任务分解到各个部门、各个企业,细化责任。坚持园区发展以循环经济、生态文明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资源产出率和减少废物排放为目标,以理念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为动力,以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和加强监督管理为保障,优化空间布局,促进产业集聚,积极打造“一区六园”的组团式发展新格局,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推动资源共建共享,促进土地集约利用;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现有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主要采取了五大措施:
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减量化优先充分发挥嘉华保健品、冠华大豆蛋白、中能杆塔等龙头企业的模范带头作用,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推行清洁生产,实施源头减量化优先,尽可能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污染物的产生,并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促进废物多级资源化和资源利用的良性循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投入最小化和废物排放最小化、无害化。
产业共生、循环发展。结合聊城鲁西经济开发区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对农副产品深加工、纺织服装、新能源和机械加工四大主导产业进行改造提升,促进各企业或单元间的副产品交换、能量集成和水集成,拓展延伸循环经济产业链,结合废物资源化利用,形成资源共享、耦合共生、循环发展的模式,降低开发区物耗、水耗、能耗和地耗,实现可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以“高、精、尖”为导向,依托聊城大学科技产业园和嘉华企业技术中心等科研平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构筑以企业为主导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企业特别是重点骨干企业的研发工作,推进产业循环链接的关键技术突破,提高科技创新对园区循环化改造的贡献率;同时创新管理机制,提高园区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基础设施和信息的集成共享。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以莘县城市整体规划为基础,与聊城鲁西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相衔接,统筹规划园区循环化改造,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明确近期、远期目标,突出近期工作重点,选准重点建设项目,分层次推进,使循环化改造逐步深入并取得明显成效。
政策引导、市场调节、公众参与。充分发挥法规、规划和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推动各企业、各产业向循环型发展的方向转变;推行市场化运作方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循环经济发展的氛围。
通过循环化改造,园区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形成了“以中能杆塔为代表的机械加工产业循环经济模式”“以嘉华、冠华为代 表的大豆蛋白深加工循环经济模式”“以盛大、立信为代表的食品加工循环经济模式”“以飞泰纺织为代表的纺织行业循环经济模式”“以巨龙新能源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循环经济模式”五大独具特色的循环经济典型模式,对聊城市、山东省乃至全国相关产业发展具有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意义。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为了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近日,莘县大王寨镇组织镇村干部、帮扶责任人,对900户贫困户进行入户走访。该镇按照谁帮包...
莘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莘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