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亭街道200名机关干部3周走访8000户群众 和群众坐在同一条板凳上
□本报记者 于伯平本报通讯员 王 齐
人好见了、事好办了……这是近期莘县莘亭街道前大里村居民张同一对干部作风转变的一个切身感受。这些变化,都源自于莘亭街道“包村联户”活动的扎实开展。
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8月中旬开始,莘亭街道全面开展“包村联户”活动,街道200多名干部全部扛起责任,每人负责走访20到40户群众,做到辖区居民全覆盖,不留一户空白。
前十里岔村村民李兴国的孩子今年考上了高中,但家里困难,他焦急地来到村委会询问贫困生补助政策。然而村干部对此却不太了解。包户干部张跃进在入户时了解到这一情况,带着李兴国的申请先后到村里、街道和莘县教育局办理了助学金手续,孩子顺利拿到了助学金。李兴国心情格外舒畅,“感谢热心肠的好干部,以后再也不担心有困难不知道咋处理了。”
活动开展以来,莘亭街道组织干部深入农家院舍、田间地头,察民情、听民声、解民忧,切实“真访实问察民情、真帮实扶惠民生”。莘亭街道干部利用3周的时间走访了8000余户,走访结束后,将收集到的情况进行汇总整理,对群众反映的共性问题,党工委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处理,能够立即处理的问题,责任到人、立即解决。截至目前,街道为群众解决难事120余件,10余个共性问题被列入重点工作事项。
“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对群众的情感。”莘亭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军说,只有在同群众朝夕相处中才能增进感情,只有在应对复杂局面、解决实际问题中才能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包村联户就是要让干部带着感情感受基层冷暖,找准关键把握发展脉动,在实干中真正得到群众的拥护与支持。“村东头生产路是土路,一下雨就泥泞不堪,群众车辆难以通行,希望村干部能帮助解决。”日前,马庄村村民马其兵向包村干部反映村里道路亟待修缮的问题。包村干部梁怀海及时将这一问题进行反馈,由街道城建所先对道路进行简单处理,又将路面硬化工作提上日程,彻底解决群众出行难题。“让帮扶力量沉下去,形成合力,真正让基层群众过上文明幸福好日子。”这是莘亭街道在包村联户工作中对党员干部的明确要求,也是所有包村单位和干部的共识。活动中,机关干部利用早中晚群众在家休息的时间,上门入户与群众座谈,询问群众对看病就医、社会治安、子女上学、居住环境、社会保险、文化生活、政府服务等方面的看法和意见,了解群众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对扫黑除恶、环境保护等工作进行宣传。“在这次活动中,很多群众通过与干部交流说出了很多以前不敢说、不知道给谁说的话。”后高庙居民小组党支部书记宫现武说,包村联户化解了很多矛盾,他们将以此次包村联户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提高为群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带领群众致富。
记者感言
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住在农家的炕头上,收获的才不只是建议……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干群关系的融洽与否,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关系到人心向背的大问题。因此,包村联户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好办法,莘亭街道200多名干部包村联户,3周走访8000户群众,架起了一座干群连心桥。
与群众打交道,了解基本情况的是第一步,只有认识和了解群众,才能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基层干部,站在与群众沟通的最前沿,其自身的工作能力和行为品行直接关乎到群众对党的认识和看法,做基层工作,处理“柴米油盐”类小事,更需要下“绣花”功夫,一针一脚都马虎不得。
群众是否信任干部是检验干群互动成果的一面镜子,只有在群众心中有口碑的干部才能得到更多的支持和拥护。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干部干工作才会更顺利。党员干部要做到真正把群众的大事小情放在心上,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困,才能进一步得到群众的认可,才能更好地发挥群众的积极性,才能真正搞好经济建设,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新闻推荐
□孙亚飞田志芳王赛楠报道本报莘县讯“微信扫扫码,就能了解大棚种植知识,享受免费的技术服务,咱镇上这个措...
莘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莘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