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非遗的岁月沉淀,惊艳了聊城一座城!

东昌时讯 2018-06-28 08:54 大字

聊城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你知道多少?

东昌运河毛笔制作技艺

东昌运河毛笔制作历史悠久,元末明初由浙江湖笔经运河传承而来。明清时期作坊主要分布在运河沿岸及古楼东大街两侧。现在集中在东昌府区道口铺办事处和堂邑镇等地。明代中叶至清道光年间为东昌运河毛笔制作业的兴隆时期,时有“东昌作坊,书笔两行”一说。

2013年5月,东昌运河毛笔制作技艺被列为山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聊城铁公鸡制作技艺

聊城铁公鸡又名魏氏熏鸡,历史悠久,远近驰名。清嘉庆十五年,由魏永泰先生独创,至今有200多年的历史。1994年后,魏世忠先生结合古楹联“忠厚传家远”,取“远”字,竖起“远香斋”魏氏熏鸡店,魏氏熏鸡得到进一步弘扬广大。聊城铁公鸡制作工艺主要分布在聊城市城区,由魏氏家族制作传承。“聊城铁公鸡”是老舍先生赠予魏氏熏鸡的誉号。

2009年9月,聊城铁公鸡制作技艺被列为山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聊城牛筋腰带制作技艺

聊城牛筋腰带:又名凉带。全国独家产品。其制作源于清宣统年间,系采用细黄牛皮条编织而成。花样有“古铜钱”、“单双鱼鳞”、“菊花”、“双菊花”、“一条龙”等。产品以疏密得当的点线,构成简洁明快的图案,舒展大方的造型,配以黑或深棕的色调,给人以古朴大方之美感。坚固硬挺,透气性好,老幼皆宜。

2009年9月,聊城牛筋腰带制作技艺被列为山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东昌古锦织造工艺

东昌古锦是一种民间纯棉手工纺织品,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东昌古锦织造工艺以东昌府区沙镇为中心,蔓延至侯营、朱老庄、莘县河店镇、阳谷县定水镇等地区。东昌古锦的织造工艺极为复杂,有轧花、弾花、纺线、拐线、浆线、络线、刷线、掏综、闯杼、吊机子、织布、了机等几十道工序,每道工序还有很多子工序。

2006年12月,东昌古锦织造工艺被列为山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东昌澄泥制作技艺

聊城自古就有“东昌府有三美,胭脂、澄窑、古井水”,“澄浆玉泥润如玉,出自古城东昌西”一说,东昌澄泥制作技艺是从唐朝遗留下来的一项厚重的文化遗产,有1000多年的历史。澄泥的制作非常复杂,需经过二十多道工序。取泥、晾晒、澄泥、揉泥、醒泥,之后进入成坯程序。泥坯做好后要经修型、阴干,然后才能入窑。出窑后,需经秘方中药蒸煮,方成为“坚如铁”“润如玉”的成品。因它用纯天然原料,纯手工制作,产品透气性强、光泽度好、健康、环保,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收藏价值。2013年5月,东昌澄泥制作技艺被列入山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聊城八角鼓

八角鼓是盛行于清代的曲艺曲种,以演唱者所用的击节乐器八角鼓而得名。八角鼓的起源,传说不一。始见于康熙年间李声振《百戏竹枝词》。该书记载:“八角鼓,形八角,手击之以节歌,都门有之。”《中国地方戏曲集成》记载,“八角鼓原是满族在关外牧居时的民间艺术。满族人民常在行围射猎之暇,以八角鼓自歌自娱。”清代中叶,北京八角鼓流传到聊城,深受聊城人民喜爱,改用当地方言语音演唱,并吸收了岭调、靠山调等民间小曲,逐渐演变成具有独特风格和地方色彩的曲艺形式。2006年12月,聊城八角鼓被列入山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源:东昌旅游)

新闻推荐

十八里铺镇 开展小麦直补“回头看”

本报讯莘县十八里铺镇为进一步提高小麦直补面积的精准度,确保惠民政策落到实处,结合莘县审计局提供的粮补疑点对小麦直补“...

莘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莘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