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分析智能调配水肥供给,让新型职业农民“十指不沾泥” 一部手机轻松管理27座蔬菜大棚

大众日报 2018-06-21 01:46 大字

□李梦肖会杨浩李玉格

“水肥一体系统省时省力、智能精准,改变了大水漫灌的传统管理方式,实现了果蔬种植的精准给养,从根本上打破了集约化种植的管理瓶颈。今年,这茬香瓜亩均收入已超3万元,是普通大棚收入两倍。”6月10日,在莘县魏庄镇西江店村,村民冯永芝对记者说。

冯永芝所说的水肥一体系统,就是在“2017首届全国‘互联网+’现代农业新技术和新农民创业创新博览会”上,受到广泛关注的现代农业“智慧农业”管理系统,由山东莘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辛世杰团队自主研发。系统具有自动监测、预警及水肥一体化灌溉控制功能,可以通过农业物联网对温室内土壤、小气候、水肥等环境要素实时在线监测,建立作物病虫害预警模型、建立防霜冻预警模型,同时对灌溉控制和水、肥、药的施加提供决策指导,优化作物生产管理,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32岁的辛世杰,是201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生,曾就职于上海一家知名智能软件开发企业。2015年10月,由于工作需要,辛世杰多次来莘县勘察调研,被素有“中国蔬菜第一县”之称的莘县瓜菜种植环境和发展前景吸引。2016年10月,他毅然放弃原企业的优厚待遇,来莘县创业,并投资入股创建了专注果蔬种植技术集成的山东莘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围绕着“科技、智能、快捷、环保”的现代农业理念,他瞄准世界先进的水肥一体化管理系统,开始了自主研发的艰难跋涉。

“水肥一体化,是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涉及农田灌溉、作物栽培和土壤耕作等多方面。它包括精密的数据分析系统、精准指令系统、精确的滴灌系统、精细的施肥系统,省肥节水、省工省力、减轻病害、增产高效,改善品质。在当今世界,以色列、荷兰的技术最为成熟,但引进一套完整设备装置需要17万元人民币,我们自主研发的系统仅仅7万元,大大降低了现代化种植的成本投入。”辛世杰告诉记者。

在山东莘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产业园区,记者看到27座现代化高智能恒温大棚种植着黄瓜、西红柿、青椒等不同品种的蔬菜,占地85亩的产业园区只有潘世亮和赵海忠两名管理人员。“所有的数据经过云计算的大数据分析,通过中枢系统将指令传输到手机APP软件上。接到提醒,你只要打开手机,按下确认键,一切就都是自动化操作了。比如外面气温骤降,指令中枢通过手机传达指令,蔬菜大棚上的自动系统就会放下御寒卷帘,根本不需要人工操作。水、肥,空气,干湿度,都是如此。”采访中,赵海忠拿出手机为记者现场演示。

辛世杰以自己的影响力,引进人才,吸纳精英,逐渐建立起30人团队,涉及工业自动化、植物营养、计算机、IT、农业水利工程等十几个专业。36岁的工程师邹良磊,是水肥一体化自动化灌溉的设计师。他成功将工业自动中控系统植入农田管理,打破了水肥一体化中控瓶颈。他毕业于山东建筑学院,专业是工业自动化控制。

“农业灌溉供给需要考虑土壤、施肥、空气和诸多因素,单一化的自动中控很难达到要求,我们结合农田水利特点积累数据,经过上百次的失败后,攻克了水肥一体化瓶颈问题。通过先进的科技、管理、经营理念,一定会将农民变为十指不沾泥的时尚职业。”邹良磊对记者说。

“原来的棚是靠天吃饭,又小又矮。现在挂棉被的钢架结构棚,还都是智能的,有了大棚基地、自动卷帘机、水肥一体化以及物联网设备,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将一去不复返!”说起水肥一体化带来的变化,燕塔街道田花园村村民张世举赞不绝口。

新闻推荐

河店镇 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

本报讯为强化村级财务管理,为村组织正常运行打下坚实的基础,近日,莘县河店镇采取多项举措,扎实推进村级审计工作。工作中,该镇...

莘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莘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