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帮我们建大棚”

聊城日报 2018-06-14 12:05 大字

□本报记者 蒲二利

本报通讯员 王春艳 祝海丽

走进莘县张鲁镇石元疃村农业大棚示范基地,一座座冬暖式大棚绿意盎然。“自从镇里在我们村建设扶贫大棚以后,我在这个示范基地承包了2座大棚,都栽植了圣女果,从去年12月份挂果到现在,除去承包金以及分给贫困户的分红,我已经收入6万多元了。”村民张彦伟高兴地说。

“建大棚的费用不用我们自己掏腰包,政府帮我们建设了这么好的大棚,给我们提供这么好的发展平台,我们没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干。”种植户石存兴说。

自从镇里实施扶贫项目建设大棚后,贫困户石存德便承包了一座大棚,他给我们算了这样一笔账:“现在圣女果市场价格每斤在3元左右,从开始种植到收获,基本没有投入成本,大棚是政府建的、水肥一体机灌溉是政府免费安装的、有机肥都是政府免费补贴的,短短半年时间收入达到了4万元左右,收入比以往明显提高了很多,我再也不用戴着贫困户的帽子了。”

据介绍,蔬菜大棚内有县农业局补贴的有机肥微生物菌,通过物理方式处理土壤残留病菌,没有药残化学危害,不影响圣女果生长,还能给土壤补充有益微生物,提高土壤自净能力。为防止害虫破坏,大棚里每隔2米左右都挂有一个黄色的害虫粘板,防止有害飞虫的侵入,保证了圣女果的绿色品质。

张鲁镇利用本地农业发展的传统优势,在石元疃、赵官目、南街等村庄建设蔬菜大棚,并在政策、资金以及技术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扶持。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借助上级扶贫资金,投资建设高标准冬暖式大棚,大棚所有权归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我们村蔬菜种植面积已达600余亩,蔬菜产业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主产业,目前全村27户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石元疃村党支部书记张红卫说。

新闻推荐

贫困户麦收有了“主心骨”

□本报记者于伯平本报通讯员王运兰“马上麦收了,燕塔街道988户贫困户收麦有困难吗?有没有钱雇用收割机?”随着麦收季的临近,...

莘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莘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