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联共建”用心扶贫
□本报通讯员赵云波赵寰
本报记者张思凯
“光伏面板可以安装在村委办公室的房顶上,并入村里的电网。收入全部纳入到村集体经济。”5月10日,在聊城市莘县古城镇后杜楼村村委办公室里,国网聊城供电公司“双联共建”工作组组长于继恩和该公司派驻的“第一书记”邱占华正和该村支部书记杜成亮一起,谋划着村里下一步的扶贫计划。
后杜楼村是省定“贫困村”,大部分村民外出打工,只有老人和小孩在村里留守。“到村后,要结合实际,用情用心办实事。”在邱占华赴任时,于继恩对他说,“在前期工作中,可以先发挥咱们行业优势,从改造村里电网着手帮扶。”
后杜楼的配网运行时间较长,设备线路老旧。工作组多次与相关部门协调,为该村架设10千伏农业线路340米,改造原10千伏农业线路200米,新增两台100千伏安的变压器,铺设地埋管线15800米,安装了15台机井灌溉设备箱,彻底解决了村里供电容量不足和电压偏低的问题。
电足了,他们又争取到行业扶贫项目资金用于农村道路硬化,修建了2000多米的高标准水泥路面,对村里的文化广场、主干街道等进行了清理,又在街道两边种植了木槿、紫珠等绿化苗木。“以前,进村路坑坑洼洼,‘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现在电足了、路通了、村美了,再也找不到从前的影子啦。”83岁的老党员杜跃金高兴地说。
莘县是“中国蔬菜第一县”,工作组想引导大家积极蔬菜大棚。“刚开始,谁也不愿种,祖祖辈辈都种庄稼,种大棚能发财吗?”村民纷纷说,是邱占华带着村委干部挨家挨户走访,耐心细致地给村民做思想工作,并为村子争取了一系列的优惠措施。还发动党员带头作用,帮助老党员杜继亭和杜培福先干起来,村民们才改变观念,愿意种植大棚的贫困户越来越多。
大棚内的蔬菜均采用无公害种植,如何找到更好的销路?邱占华又找上了他的娘家——国网聊城供电公司,与餐厅结合“结对”帮扶,购置该村部分无公害蔬菜,解决了部分贫困户的蔬菜销路。他还正在筹划通过建立电商平台帮助农户进一步打开农副产品销售市场。
如何利用扶贫专项资金,完成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工作组又把目光放在了“出租大棚”这个项目上。通过招标,他们用省扶贫专项资金建成了两座5亩的现代化农业蔬菜种植拱棚,又将大棚以每年3.4万元的价格,租给了种植大户吕召赶,打破了后杜楼村集体收入“零”记录。
“现在他们村大棚种植刚起步,经验少,租给种植大户,不仅能收取租金,还能借‘打工\’机会学习一些先进种植方法。”邱占华说。有了出租大棚这笔收益作保障,工作组又准备为该村新增扶贫光伏发电项目,由村集体集中管理,光伏受益纳入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
2017年,在“双联共建”工作组的帮扶下,后杜楼村脱贫6户,脱贫人口14人,扶贫成效获得了当地政府的一致好评。
新闻推荐
本报讯今年以来,莘县观城镇采取多项举措,加大审计工作力度。该镇加强人员配备,实行“集中办公制",对集中办公人员...
莘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莘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