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县妹冢镇:为群众建棚“削门槛”

聊城日报 2018-04-09 10:24 大字

莘县妹冢镇通过土地流转、设立专业合作社、群众贷款三个主要环节,让群众在仅预付四成款项的情况下,建起了高标准大棚,带动了村民的产业致富。

□本报记者 苑 莘

本报通讯员 李国强

3月22日,走进莘县妹冢镇康园大棚基地,一座座高标准蔬菜大棚整齐划一。原本蔬菜大棚种植基础薄弱的镇,如何在短时间内发展起多个大棚基地?“我们建这个大棚可省心了,啥事不用管,最后拿个预付金就行,跟城里买房子情况差不多。"基地种棚户谢金山的话吸引了记者。

建棚和买房类似?记者采访时候了解到,该镇的大棚程序经过了村委会土地流转、设立专业合作社、群众贷款三个主要环节,分别解决了土地、建设和资金问题。

谢楼村支部书记谢广朝介绍,康园大棚基地是康园、谢楼、刘屯、李庄四个村庄的村支部书记联合起来组织的土地流转工作。四位村支书白天组织群众到燕店、河店、魏庄等地参观,晚上讲解建设大棚基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该镇司法所拟定了土地租赁协议书,详细规定群众和村委会双方土地租赁的情况。第一期流转土地280余亩,群众将土地流转给村委会,村委会再把土地承包给种棚户,并签订合同,完成土地流转。种棚户再与村“两委"签订合同,收取押金,现场签订合同,按照统一标准建设。

大棚基地采取合作社+农户的种植模式,资金方面主要是种棚户自筹资金,镇里还有金融贷款领导小组协调妹冢青隆村镇银行来提供贷款。对群众的建设大棚需求,该银行以低于市场的利率提供贷款。建设一个高标准第六代大棚大约需要12万元,群众通过青隆村镇银行的贷款,自家再拿上5万元,就解决了大棚建设的资金问题,随后大棚即可按照统一标准,开工建设。种植户谢金山表示,通过政府协调贷款,他家“拿了四块钱,干了十块钱的事",进入大棚种植行业的门槛低了很多,“现在大棚里种植这豆角、水果黄瓜、樱桃西红柿等蔬菜,价格大约稳定在5元/斤,一次采摘就可以收入1000多元。年前有的种棚户已经种植了一季,收入4万元左右。"

为了提高大棚种植的专业化水平。当地各村村支部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村党支部书记是合作社法人,采取统一购苗、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采摘、统一销售的运作模式,形成了规模,提高了品质,打破了群众单打独斗的局面,提高了市场竞争力。该镇建设的第六代大棚,采取滴灌技术,机械化管理,非常方便。墙体全部是泥土,大约可以支撑20余年没有问题,“一个人可以同时管理2个大棚。"谢金山说。“发展温室大棚需要土地,村党支部主动作为流转土地;农民缺技术,政府请专家;农民缺资金,政府协调贷款;为方便蔬菜销售,政府规范建设蔬菜市场。2017年,全镇共流转土地2600亩,建设了康园、掌史、宋庄、张乙屯、五里屯5个大棚生产基地,新发展高标准钢架蔬菜温室1400多个。"该镇干部蒋磊介绍说。

新闻推荐

莘县张寨镇:蔬菜大棚实现精准脱贫

“今年年景不错,种植的第一季樱桃西红柿刚卖半个多月就卖了七八千元。”莘县张寨镇苏村村民苏记花高兴地说。为了实现在家门口精准脱贫,镇党委、政府响应上级建设冬暖式大棚的号召,积极流转土地...

莘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莘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