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申长森

聊城日报 2021-12-23 07:04 大字

■本报记者 朱海波

7年时间,4次入村任第一书记,穿坏8双球鞋,骑坏两辆自行车,获18项荣誉——这是申长森的工作画像。

在群众跟前,他总是未语先笑,“大爷大妈”挂在嘴上,好像永远没什么难事;在村干部前,他高门大嗓,批评起人来不留情面;在领导那里,他说话快当、办事利索,整天盘算的是村庄的发展——这是申长森的社会形象。

申长森,开发区人民检察院政治处主任。自2015年起,他先后担任高新区许营镇崔庄村、曹庄村,顾官屯镇刘海村,许营镇龙汇新村第一书记,他说,自己深深爱上了脚下这片土地,喜欢上了淳朴真挚的农民。

国旗高扬处,便有党支部

很多人把村庄的落后归结为经济落后,以为有了钱就“一俊遮百丑”。申长森不这么看,他认为最大的落后是党组织软弱涣散,没有一个地方党组织坚强有力而群众贫穷,也没有一个地方党组织软弱涣散而群众富足。

每到一村,申长森干的第一件事就是选址把村党支部办公室建起来,然后庄严地升起国旗。新建的村党支部办公室前,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这成为他的“就职仪式”。

四新河桥头东百余米,原是废弃多年的荒地,申长森把曹庄村党支部办公室建在那里。2016年7月,焕然一新的曹庄村党支部办公室前升起了第一面国旗,十里八村的群众都跑来观看,不少老党员眼含热泪。刘海村是“出了名的乱子窝”,多年选不出村“两委”班子,村内事务由会计代管,村党支部所在地竟成了群众办丧事的地方。在村委会大院里,申长森用自制旗杆升起了鲜艳的国旗,以前乱糟糟的村逐渐好转,群众心里踏实了,他们有事来这里说,不再上访。在群众看来,国旗飘扬的地方代表着党和国家,是力量所在。

如今,由于整村搬迁,刘海村的村委会大院已不复存在,在崔庄村、曹庄村和龙汇新村,高高飘扬的国旗如一团团红色的火焰,迸发出向上的力量,给人希望。

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上,申长森“有一套”:一是在班子上“抓”,通过抓学习、抓纪律、抓落实,打造坚强战斗堡垒;二是在分歧上“拉”,把有分歧的干部叫到一起谈心交心,让他们走出“小我”,在服务群众中放开手脚、各显其能;三是在制度上“引”,把民主集中制落到实处,讨论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时,和党员、群众代表一起商量,既干了事,又减少了矛盾。

党风带动着发展的脚步越走越快。2016年,崔庄村整体脱贫,当年被评为省级精神文明村,2017年被列为全省农村发展重点村。曹庄村则被评为市级文明村、全省农村发展核心村、省级森林村、全国旅游发展重点村。

走不出的崔庄,回不去的刘海

12月9日11时许,崔庄村村民崔庆太正在小麦地掩埋裸露的麦粒,猛抬头,看见申长森带着几个人从地头经过,他把铁锨往地里用劲一插,一溜小跑儿赶过来:“申书记,你可来了,把老少爷们儿给忘了?”心直口快的他一边表达着对申长森的“不满”,一边热情地伸出双手。“不是不是,我回来过几趟,都没见到你。”申长森说着,紧紧握住他的手。2017年,申长森不再担任崔庄村第一书记,他们再没见过面。

崔庄村位于高新区东南部,以前去镇政府,要从村北的西衣村借道,村民戏称“一路通”。由于路不好走,往外村卖西瓜,要卖得便宜,因为一路颠簸,瓜的卖相差;往村里来卖东西,则卖得贵,因为路不好走,卖家把“路费”都算进去了。现在可不一样了。在申长森任第一书记期间,修路、铺下水道、架设高压线、打井、建养驴基地……大大小小28个项目,将这个被边缘化的村庄“武装起来”。原来去镇政府开车要20多分钟,现在沿四新河一路向北,5分钟就到。

9日中午12时,申长森到脱贫户崔玉星家去看看他的生活,还没进门,悠扬的戏曲声就从三间北屋里飘出来,北屋是利用扶贫资金建起来的,部分家具也是政府购买的,墙上的公示栏中,帮扶人、扶贫专干、家庭医生、享受政策清单等清清楚楚,“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一行红字格外醒目。离开时,崔玉星站在大门外挥手送别申长森,几次让他回家都没回。

群众都和申长森有说不完的话,500多米长的大街,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半个多小时才出村。

刘海村与鲁西集团仅一路之隔,属于搬迁村之列,但由于村子矛盾重重,始终搬迁不了。多年夙愿,一朝成真。3月2日—25日,刘海村整村搬迁,一个月后,腾出的240亩(1亩约合666.7平方米)地上长出绿油油的庄稼。搬迁后的花溪村社区位于原村庄西北,预计明年年底即可入住,刘海村群众告别了担惊受怕的日子,即将过上舒心的生活。

搬迁问题为什么解决得这么顺利?申长森说:“不是我个人有多大能耐,是党的政策好,是各级干部真正把群众的事当成天大的事来办,现在,一些群众把功劳记在我身上,我听后心里总是突突的,因为受之有愧。”

脚下泥土厚,心里感情深

申长森的厨房兼卧室、会议室也就10多平方米,里面放了几大兜面条,既有从家里带来的,也有群众送他的。下面条是申长森常做的饭。申长森办公室的门一年四季都是敞开的,他经常发现屋里莫名其妙地多出些蔬菜,也不知谁送的。走在街上,一位村民问:“申书记,昨天的黄瓜好吃吧?”“好吃好吃,又鲜又脆,原来是你送的啊。”像这样的对话经常出现。

申长森有两样交通工具,一是汽车,从城里到村里就靠它了;二是自行车,这是他在村里的好帮手,走街串巷、往地里去、上贫困户家里去,一律是自行车。无论是在崔庄村还是曹庄村,申长森的车往大街上一放,从来不锁,文件、资料、钱、卡都在车上。他说:“群众都把我当亲人,这里是最安全的。”果然,几年来,他的东西一件没丢,他的车毫发无损。

申长森有个习惯,到群众家里从来不带水杯,走到谁家就用谁家的杯子或碗喝水。他说,别小看了这个细节,群众在乎着呢。“你一副官模样上群众家里去,群众对你只有尊重,没有亲热,只有群众把你当成亲人,才会对你说真话,也才会真支持你。”在村里,申长森说话快快当当,和农民没什么两样。

12月9日,高新区许营镇的几位第一书记找到申长森,想探寻一下工作秘诀,申长森说:“哪有什么秘诀,关键是投入真感情。大家刚来,肯定压力不小,只要真投入进去,到任期结束时,你们会舍不得离开的。”

说到曾担任第一书记的村,申长森说的最多的词是“我们村”,他早已把自己当成村里的一分子。对于他来说,第一书记永远是最崇高的荣誉。

新闻推荐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大学生实习基地落户高新区实验小学

本报讯(通讯员孙慧婷)12月17日上午,聊城大学东昌学院大学生实习基地在高新区实验小学挂牌成立,聊城大学东昌学院与高新区实验...

聊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聊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