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小事 一报尽知之
■朱海波
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生于聊城、长于聊城,就要全身心地爱聊城,没有爱,就没有奉献,而没有知,爱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知从何来?《聊城日报》就是一个重要窗口、一座重要桥梁。聊城大小事,一报尽知之。读者一上班看到办公桌上的报纸,认为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殊不知,这份报纸是经过“策、采、写、编、印、发”等一道道工序才来到了办公桌上。读者轻松读报的背后,是报社领导的一个个精心策划,是报社记者的辛勤采写,是报社编辑的挑灯夜战,是印刷工人在机器轰鸣声中的分拣、打包、装车,是发行人员在路上的风雨无阻、艰难行进。
翻开《聊城日报》,既有国家大政方针,也有群众急难愁盼,既有聊城的现状,也有聊城的未来,既有舆论引导,也有方法指导……每一张报纸都凝结着新闻人对职业的敬畏、对读者的热爱、对事业的追求。每一期、每一版、每一栏、每一篇,我们不辞劳苦地想呀、写呀、改呀,只为将一篇篇文章尽可能完美地呈现给读者。如果说老师的喜悦在桃李满门,农民的喜悦在五谷丰登,那新闻人的喜悦就在字里行间。
《荀子》有言,“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党报就是“舆马”和“舟楫”,让读者足不出户就能“致千里”和“绝江河”。党报记者就像蜜蜂一样,从“平地”与“山尖”将新鲜的“花蜜”采集回来,让读者每天看到聊城的变化。
亲不亲,家乡水,美不美,家乡人。《聊城日报》是扎根聊城的报纸,是咱聊城人自己的报纸,吸吮着聊城大地的营养,服务着全市640万群众,这一属性永远变不了,也永远不可能改变。
爱聊城、知聊城,不妨从《聊城日报》开始。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申东方“做完饭后,一定要及时关闭家中的燃气阀门。”12月18日,家住开发区蒋官屯街道的路纪康和妻子回父母家吃饭...
聊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聊城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