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开发区:夯实阵地建设、突出品牌创建 “菜单式”服务让“蒲公英”文明遍地开花
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夯实阵地建设、丰富实践活动、突出品牌创建为抓手,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常态化品牌化,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探索打通宣传教育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汇聚乡村振兴强大动能的文明实践新模式。
服务阵地化
文化活动有了“家”
“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玉兔又早东升。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12月4日,在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李太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京剧协会的徐菁菁正在排练京剧《贵妃醉酒》。
徐菁菁所在的京剧协会是李太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常客,这支队伍也被纳入开发区文明实践活动重点服务队伍,经常深入社区开展志愿演出。“文明实践所给我们京剧协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场所,让我们有了一个‘家’,安心排练出更多更好的节目送给居民。”徐菁菁说。有阵地才有根基,有活动才有活力。在李太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文体室、图书阅览室、宣讲阵地、党建活动室、棋牌室、书画室等应有尽有,已经成了开展文化生活的重要阵地。
开发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为抓手,推进区、乡、村三级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全覆盖。整合现有阵地资源,打造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目前,已经高标准建成了1个区级文明实践中心,2个街道文明实践所、72个村(社区)文明实践站,覆盖率达到100%。
服务菜单化
志愿服务“活”起来
“先把面团揉成细条,然后一圈一圈地盘起来,用特有的红豆做眼睛,然后再用剪刀剪出耳朵和嘴巴。”11月6日,在开发区南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正在举办一场新农村新生活传统文化体验课。
聊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传承人刘路营“接单”应约而来,将面塑文化带到老百姓的家门口,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地介绍了面塑的历史,随后给居民分发面塑的材料和工具,认真细致地讲解面塑的技巧。在老师的指导下,面团在居民的手中捏、搓、揉、掀,不长时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呈现在眼前,居民在体验面塑制作乐趣的同时,切实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
“结合群众的需求,我们把非遗文化列入志愿服务的菜单,组织农村新生活传统文化体验活动,既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也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开发区宣传办主任姚振华说。近年来,开发区以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不断充实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志愿者队伍,目前共有42支志愿服务队、8000余名志愿者,服务涵盖政策宣讲、文艺演出、移风易俗、农业生产、医疗健康、养老服务、关爱儿童等方面。在丰富志愿服务内容的基础上,推出“菜单式”志愿服务,通过群众点单、实践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社会评单的模式,累计为群众提供精准的各类志愿服务2000余次,实现了社区居民需求和志愿者专长的有效对接。
服务品牌化
文明之花“遍地开”
“讲的就是咱们聊城的人和事,还是家乡话,听着亲切,也听得懂,还有文艺节目可以看,愿意来也愿意听。”11月8日,在北城街道和谐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理响万家”宣传队队员朱思颖,为社区居民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宣讲活动。孔繁森的小故事、接地气的家乡话、互动式的讲解,让群众沉浸其中,现场气氛热烈,不时响起阵阵掌声。
“理响万家”是开发区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资源,重点围绕党史学习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乡村振兴等内容,打造的文明宣讲志愿服务品牌。目前,宣讲服务队拓展到“1+5”共6支队伍,宣讲人才库达到100余人,自组建以来,今年已累计开展广播微宣讲、大屏通视频宣讲、实践站所集中讲、田间地头通俗讲、文艺展演生动讲等宣讲300余场,实现宣讲展现在“眼前”、配送到“指尖”、传播到“耳边”。
今年,开发区实施“志愿服务项目品牌计划”,打造“让爱回家”、向阳花志愿者、“时间银行”等12个志愿服务品牌,充分挖掘身边的人和事,“最美系列”实现“树起一个点,带动一大片”。“失孤”原型郭刚堂忍受失亲之痛,成立天涯寻亲志愿者协会,帮助几百个家庭实现团聚,当选第八届山东省“助人为乐”道德模范;退役军人林志恒飞奔勇跳徒骇河,救起落水女子;“托举哥”杨元新徒手爬上四楼防盗窗,勇救悬窗男孩……感人事迹在中央、省级媒体上广泛刊播,网络阅读量突破千万,传递了正能量,让文明风尚在开发区蔚然成风。(赵文高)
新闻推荐
托起群众健康梦 东昌府区卫健局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东昌府区昌华温泉酒店隔离点内,工作人员接收需要进行医学隔离观察的人员。(受访者供图)■梁丽姣核酸检测应检尽检、疫苗接种...
聊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聊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