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塘“变脸”环境变现
图一:在东红庙村,工作人员在收集转运污水
图二:环保网格员在向东红庙村村民推广“随手拍”App
■文/图 本报记者 李政哲
度假区朱老庄镇茄子李村党支部书记李月华,如今有了新身份——“坑塘长”。“这片坑塘占地约1亩(1亩约合666.7平方米),过去堆满了垃圾,夏天蚊蝇乱飞、恶臭难闻,经过整治,现在成了附近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村集体发展观赏鱼养殖项目,每年还能产生经济效益。”12月9日,李月华指着清澈的坑塘水说。
昔日的臭水坑变成了今天的“聚宝盆”,这得益于度假区开展的坑塘综合整治工作。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原则,该区立足实际,对农村坑塘进行摸底排查、改造提升,实行“一坑一长”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变旧为新、变废为宝。
“养鱼就怕水污染,搞好管理是关键。”在朱老庄镇杭海村的坑塘边,村党支部书记杭传明正带领村民打扫落叶。杭传明介绍,村集体将这处占地12亩的坑塘承包出去,承包户经过清淤、引水、投放鱼苗,整治成了标准鱼塘。
“治理废弃坑塘,村集体没钱怎么办?我们鼓励有资金实力的村民竞拍承包权,谁承包、谁管理、谁受益,等于是‘花个人的钱办集体的事’。”杭传明说,坑塘每年为村集体增收5000多元,春节时,承包人还给全村400多名村民每人发2公斤鲜鱼。
坑塘治理好,更要管护好。为避免村民再往坑塘内倒污水,度假区投入财政资金1600万元,为30多个村铺设排污管网11万米,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集中收集处理。
“政府出钱给安装了水盆、排水管,污水通过管道直接流到村里的收集池里,还有专车前来抽污。现在坑塘水干净了,也没异味了,不但能养鱼,还能灌溉农田,给政府点个赞!”说话间,家住坑塘边的东红庙村村民姜凤香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
“我们发动村干部、坑边农户担任‘坑塘长’,组织环保网格员和志愿者对各村坑塘定期开展巡查,将责任落实到人。有的村还在坑塘边安装了摄像头,采取‘人防+技防’的措施加强监管,防止脏乱差现象反弹。”朱老庄镇副镇长张忠磊说。
据了解,度假区还通过推广“随手拍”App,充分发挥群众“信息员”的作用,实现了坑塘问题线索的有效、快速汇集,为群众提供了便捷参与坑塘管理与保护的工具。
“目前,度假区已整治大小坑塘270处,坑塘治理既刷新了乡村颜值,又带动了村民增收,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聊城市生态环境局度假区分局局长薛超红说。
新闻推荐
12月6日,东昌府区花园路小学教师前往梁水镇付楼小学开展“送课促交流,携手共成长”送教帮扶活动。本次送教帮扶活动既为付...
聊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聊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