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出耀眼的中国红
图片说明:
图一:聊城市剪纸学会成员在东昌府区文化馆梁颖剪纸工作室内共同创作作品
图二:模特展示梁颖剪纸作品图二
■文/图 孙旭 徐震
“这里画的是老虎的眼睛,老虎嘴里含的是个葫芦。”“大家在画的时候先起名,提前定好形象,镇宅虎就得画得凶一些。给孩子看的乖乖虎,就得画得偏可爱点……”最近这段时间,东昌府区文化馆梁颖剪纸工作室总能传出阵阵讨论声。这是聊城市剪纸学会成员在探讨、创作壬寅年生肖虎主题作品。
12月5日,步入梁颖剪纸工作室,窗子上贴着红艳艳的窗花儿,墙壁上挂满一幅幅精美的富有聊城本地特色的剪纸作品。中间的屏风将室内隔开,里面用于学习交流,外面用于创作设计。里面的空间是剪纸爱好者学习的“教室”,两张长条案子并列,上铺蓝色桌布,尽头摆放的是剪纸旗袍秀作品。窗子下方的两组书架摆满书籍,让工作室透出了一股书香气息。
“这间工作室成立于2019年,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已经成为剪纸爱好者们的聚集地,也是我们的文化志愿者开展活动的地方。我们团队每周两次学习都在这里进行,看稿、读书、学习、剪纸、设计、交流,小小的屋子里拥有着满满的能量。”聊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梁颖说。
说起剪纸这一传统民俗,很多人的记忆停留在儿时过年贴的红色窗花。剪纸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艺术,创新使它走得更远。梁颖把传统剪纸应用在服饰设计上,利用植绒布、胶水等制作成服饰,传统剪纸艺术与服饰的结合使人耳目一新。
在聊城第一届非遗晚会上,梁颖的团队设计的剪纸旗袍惊艳了全场,更是引来央视来做专访。“把剪纸用在旗袍上,如果只是把剪出来的花贴在旗袍上,那跟旗袍上的绣花没有什么区别。”梁颖说,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梁颖从家人处得到了压箱底的裁缝书,找出想做的样子,做出了可以穿在身上的剪纸。如今,在梁颖及团队成员的努力下,聊城剪纸艺术已实现由“区级非遗项目”到“省级非遗项目”的跨越。梁颖说,孩子们是文化传承的希望。在梁颖的努力下,10月27日,东昌府区文化馆和聊城市剪纸学会正式启动走进乡村小学系列活动,为乡村小学的孩子们打开一扇艺术之窗,为他们的心灵世界增添一抹耀眼的中国红。
“要仔细观察剪纸的细节,从刚才有开口的地方接着剪……对对对,就是这样,真棒!”11月19日,梁颖带领聊城市剪纸学会5位成员走进斗虎屯镇孙马小学。课堂上,梁颖绘声绘色地向同学们介绍了剪纸艺术的起源发展,耐心讲解作品的内涵寓意,语言风趣幽默,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清脆的笑声在教室回荡盘旋。
一张红纸折叠翻转,剪刀起起落落。在剪纸学会成员的悉心指点下,孩子们按照步骤,仔细处理图案细节。转眼间,赤色中国结、双喜字等精美作品便已在孩子们的巧手中轮廓分明。
“看我剪得中国结好不好看?我回家就要让妈妈贴在窗玻璃上!”“原来剪纸这么有意思,我希望剪纸老师以后常来,教我剪十二生肖!”该校五年级学生张歆杰期待地说。在梁颖及学会成员的亲手指导和真诚鼓励下,同学们纷纷骄傲地展示出自己的作品,分享成功的喜悦。
“作为聊城剪纸文化的传播者,我们深感肩负重要责任。剪纸进课堂拉近了孩子们与中国剪纸艺术的距离,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剪纸的魅力,从而点燃不断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优秀传统艺术的熏陶,对他们的审美和价值观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看着一双双充满童真与好奇的眼睛,梁颖感叹道,“这样的事情我们会坚持不懈地做下去。”
新闻推荐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引导学生感受文字的奥妙,促进规范用字、规范书写,阳明小学于12月8日上...
聊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聊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