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非遗回归现代生活 东昌府木版年画文化学术研讨会举行

聊城日报 2021-11-25 16:34 大字

图一:市民体验木版年画印制过程

图二:东昌府木版年画(资料图)

■文/图 赵琦

人们对年画的最初印象,是家家户户大门上贴着的门神或是厨房里的灶王爷,不知不觉年画的影响早已根植在儿时记忆中,并随时间的推移散发出热腾腾的烟火气息。木版年画起源于农耕社会人们对自然的崇拜和神祇信仰,其后逐渐发展为驱邪纳祥、敬天礼贤的民间美学,表达了民众对安宁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艺术来源于生活,也要回归于生活。11月20日,岁冬年画季——国家级非遗东昌府木版年画回归生活活动启幕,本次活动由东昌府木版年画博物馆与聊城大学专家学者共同组织参与。

活动中,来自东昌府木版年画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与聊城大学的老师们以及木版年画爱好者共同体验了东昌府木版年画“讲聊城文化故事”印制。

东昌府木版年画文化创意设计研究中心、东昌府木版年画文化创研

大师工作坊在东昌府木版年画国家级传承人栾喜奎先生的见证下揭牌成立。

活动结束后,聊城相关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设计师就如何实现东昌府木版年画回归现代生活等问题展开研讨,大家在各自的艺术路径上展开思想碰撞与灵感探索,呈现了一个贴近当下与现实的艺术现场。

“探索东昌府木版年画如何回归生活主要有两个研究方向。一是向内走,探究东昌府木版年画的源流、艺术构成和信仰寄托;二是向外走,探究传统艺术向现代生活中的应用转化。一旦解决了转换机制问题,这种传承至今的古老艺术在广阔的现代人生活中就会拓展出丰富多彩的生活空间。”聊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硕士生导师钱品辉专注设计艺术美学研究,他提到聊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一向注重挖掘和研究鲁西民间美术资源,该院率先在全省获批艺术类重点学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昌府木版年画就是其重要的研究项目。

人类最初从事艺术活动的动机,不外乎审美和实用。东昌府木版年画就是两者结合的产物。“东昌府木版年画拥有简约的线条之美、浓郁的地域特色。”聊城市文化馆党支部书记雷建峰说,“它构图极简,但格调高昂,线条弧中有直,柔中有刚;它的取材广泛且来自现实生活,包括描写劳动生产的耕织图、小渔家乐以及福禄吉庆之类的吉利画等。在没有相机的年代,年画记录下了大量弥足珍贵的生活场景,寄托了万物有情的精神信仰。”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木版年画是一种艺术,但是对于传承人或者木版年画从业者来说,它更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聊城市文化馆副馆长刘鹏专注于民间艺术和非遗研究,有更多机会深入了解非遗传承人的生活,他和很多人一样忧心于东昌府木版年画的传承问题,他表示,“现在有一些老艺人在坚守,但是如果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支撑老艺人的生活,或许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离人们的生活就会越来越远。到那个时候,回归生活也就无从谈起。”目前市文化馆也在积极开展抢救性文化保护工作,借此为传承人提供更多展示机会。

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也要看到时代的变迁中,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击交融,诞生了新的艺术风韵。“在考察杨家埠年画的过程中,我发现在他们的城市印象酒店中处处都有年画的身影。”聊城市室内设计行业商会会长韩飞说,“很多新人在结婚时,都会在床头的墙上贴上两个大娃娃,寓意多子多福或者早生贵子。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将《麒麟送子》《五子登科》等传统文化故事与木版年画相融合,拉近与传统文化的距离。此外,木版年画还可以做成文创产品,设计出扇子、屏风等艺术品,在特定的空间中营造出文化韵味。”

聊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师赵勇豪、张西同、万桂香、刘昆、沈锋,资深品牌设计师王宁、蒋云涛,聊城日报社视觉中心主任徐民等相继发言。在研讨会的最后,聊城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张厚刚站在文学批评的角度作总结发言,他表示:“木版年画有着独特的文学性和叙事性,如果忽略了它的叙事性,文学性也就失去意义。木版年画是讲中国故事的有效载体,它可以带领观众了解生活的历史脉络,洞悉年画里的中国故事。”

今与昔、新与旧、雅与俗,古老而年轻的文化形式正在重塑我们的生活审美,寻找美的共鸣与回响,才能让美的认知绽放得更加纯粹,更贴近现代人的心灵。我们也应看到,正是因为一群人的守与变,艺术创造的灵感和源泉才能慢慢回归到生活之中。

新闻推荐

关于对光岳路(辽河路─东昌路)路段实施交通管制的通告

聊城市兴华路跨徒骇河大桥工程建设需要,经市住建局和市交巡警支队协商,对光岳路(辽河路─东昌路)车道实施交通管制,封路通告...

聊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聊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