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生命防线的“隐形侠”

聊城日报 2021-11-19 10:19 大字

张宗旺认真观察、记录监护仪上的各项数据。(受访者供图)

人物名片

张宗旺

博士研究生导师,第五届中国高等麻醉学教育研究会理事,第二、三、四届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委员,《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第二、三、四届编委会编委,第19届山东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聊城市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

张宗旺擅长高龄、疑难危重病人麻醉,急性疼痛治疗以及疑难病症的脑针治疗,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近年来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22篇,参编麻醉学专著10部。他曾获评第十四届“聊城市十大杰出青年”,还获得2018年度“聊城市优秀医师”“聊城市医学领军人才”“聊城市知名医学专家”,2019年度“聊城市优秀科技人才”等荣誉称号。

聊城市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 张宗旺 口述 梁丽姣 采访整理

采访地点:聊城市人民医院

采访时间:11月15日下午

在手术台的各种监护仪旁,我全神贯注地盯着患者的每一项数据或图形变化……

我的手中虽然没有刀,但心中有一把尺,与死神赛跑;我虽然没有获得鲜花和掌声,但一直无怨无悔,倾力守护患者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从事麻醉工作31年来,我用精心、细心、专心、责任心对待每一台手术、每一位患者,通过自己的麻醉技术帮助病人解除病痛。

术业有专攻 保护患者安全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麻醉科医生只是在手术前给患者打一针麻醉药,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但俗话说,外科医生是治病的,麻醉医生是保命的。做麻醉医生,并不是“打一针”那么简单。

麻醉涉及人体内各个器官生理特点、麻醉药药理、麻醉学技术、危重病处理等方方面面。作为一名麻醉医生,不仅要练就过硬的麻醉技术,还要熟悉各种疾病的生理病理。当使用麻醉药物使病人“睡着”后,病人的生命体征就表现在监护仪上的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数据中,这些都需要麻醉医生密切关注,及时进行调整。

今年5月份,医院有一个做食道癌手术的病人。手术前,我们对他的各项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估,没有发现异常,适合麻醉,手术过程很顺利。手术结束后,我们将患者送至麻醉恢复室,进行麻醉恢复。当时,病人的意识比较清醒,与护士交谈时对答如流。但是没过一会儿,患者的头部就不动了,紧接着,心电图显示室颤,患者心脏骤停。情况紧急,我与护士一起进行心肺复苏,经全力抢救,患者的心跳恢复正常。抢救成功后,患者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在重症监护室治疗十几天后出院。

但是,如果我们没有及时发现患者的突发病情,没有果断采取措施,可能几分钟内病人就不行了,那之前做的手术再成功也无济于事。我觉得我们更像“隐形侠”,在关键时刻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重视科研 造福更多患者

麻醉医生整天在各种手术之间奔波忙碌。2020年,科室的麻醉医生做了大大小小7万台手术,一天最多的时候有200台,工作强度非常大。

虽然工作强度大,但临床医生还是应该在科研上多花一些时间。因为医生医术再高明,也只能帮助自己的患者,而如果将经验和学识形成学术成果发表,就可以帮助千千万万的患者。

2018年6月,医院建立了麻醉科门诊,开展无痛胃肠镜检查的麻醉前评估和疑难病症的脑针治疗,对慢性疼痛人群和睡眠障碍人群的治疗成效显著。

睡眠障碍人群存在神经调节失衡,一天只睡两三个小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精神状态,我们通过脑针或麻醉治疗技术让患者进入深度睡眠,调节其睡眠规律,慢慢地将患者的生活作息纠正到正常状态。

我们还开展了围术期麻醉、镇痛对手术患者康复与预后影响的研究,探究我们采取的麻醉方式对病人的康复是否有益。

麻醉的首要目标是保证患者安全、无痛、舒适,但现在重症病人较多,有些肿瘤患者做完手术三五个月内病情复发。我们在基础和临床研究中发现,有些麻醉药物对免疫系统有抑制作用,可能促进肿瘤的转移和复发。我们在手术过程中,避免使用对患者不利的麻醉药物,确保患者不因麻醉药物出现免疫抑制反应,降低患者出院后病情复发的可能性,科室在一项项临床研究中有了新发展,走在了国内前列。

我将继续在“医、教、研”上下功夫,培养年轻的麻醉医生,形成科学、规范的麻醉医生梯队,将科室做大做强。科室将以创建国家级重点医学专科为目标,再接再厉,为聊城市民的健康贡献力量。

新闻推荐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题新闻发布会(第一场)举行 推动生态环境保护 落实黄河国家战略

本报讯(记者孔祥雷)11月17日,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在市融媒体中心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题新闻发布会(第一场),邀...

聊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聊城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