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匆匆似流水

聊城日报 2021-11-10 10:53 大字

聊城 潘政

多年前的一天,在作家张炜先生家里聊天,他说的一句话令我至今记忆犹新:人到了一定的年龄,会感觉时间过得越来越快。张先生大我许多,当时我并不理解其中的确切含义,等我到了先生的年龄,才发觉先生的这句话是无意从脑中蹦出的真知灼见。

虽然我尚未步入老年,但也到了不大不小的年纪,每每虚长都如同太阳下山,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自己认知能力的提高,也就是说每年都会学到新的东西。比如说今年春天我才知道原来布谷鸟的叫声有四声和两声的区别。我不是动物学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但知道这个事以后,莫名地感到又不白长一岁,感到布谷鸟和周围的世界竟然是那么熟悉和陌生。

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圣人所说的道当然和我们凡人理解的不一样,但道也有大小,也分高低,凡人的道虽然不至夕死可矣,但闻道了却也让人倍感欣喜;再比如有了阅历以后,听到以前怀旧的歌曲,听到人家说的“初闻不识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觉得还真是这样。很多事情,在外面看看也会被感动得泪流满面,但和走进去的刻骨铭心不一样;还有,年龄大了,眼睛已经渐渐花起来,视力明显不如从前,已经不适合大量阅读,但每年又都会遇到相见恨晚的书籍,相见恨晚。好在多媒体平台上遇到的合口味的信息更多,王东岳、刘丰等学术界的名家在视频上口若悬河,让我大开眼界。

认知的提高也会让自己觉得观念仍在不断地改变和校正,真理不是永恒的,所谓“变才是永远不变的”。没有一个人会陪伴你一辈子,没有一个环境会让你舒适一生。迅速地适应人和环境是一种必需的生存能力,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是个褒义词,世界的变化不会因为你的年龄增大而对你有所包容,人的多面和复杂也让你永远预测不到明天会发生什么。希望还是要有,也必须有,没有便没了生活的动力,失去了生活的意义,但也不能天天做梦,天天做梦是不成熟的表现。人不管活多大年纪,只要不死,就会有喜怒哀乐,就充满了不确定性,这和年龄没有多大关系,并不是所有人回忆童年都是幸福的,也并不是所有人老年都是安逸的,人与人不一样,有的人越活越聪明,有的人越活越糊涂,只是年龄大了,经历得多了,相对来说,稳固了些,因为大多数人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和热情再去情绪化,没有那么多的力气再去心累身累而已。

随着年龄的增大,各方面越来越不如年轻的时候,圣人常人皆是无奈,应该理性地看待和接受,这是人正常的生理现象。只要为人,“生、老、病、死”就是其根本的属性,是避不开的,正确的处理才是最不容易犯错和最明白的做法,不管内心痛苦还是高兴。你可以从李渔、张岱、袁枚、沈复那些大师的文章里借鉴该怎样生活,但如果想真正地去掉哀与愁,那只有跟着阳明先生学或者走进宗教去修炼,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情,没有强烈的兴趣或信仰,做不来。

回头想想,一个人从娘胎里出来的时候就有了不同的天分和缺陷,有些缺陷并不完全可以靠个人的努力能够校正。人的一生如同开车,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十字路口,每到一个路口,很多人都是十分小心的,这是人性所在;每到一个路口,这些天分和缺陷都在默默起作用,或者推你或者挡你,很多人走错了路基本上是由于判断失误,而不是粗心大意所致。过去的已经无法重来,将来的可以追求,至于能不能达到目标也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努力能起一部分作用,凤凰涅槃、提高维度、改变阶层那可不是光努力能够解决了的,需要的东西很多很多。

“光阴匆匆似流水,它一去不再回……”崔健的《游子吟》唱哭了整整一代人,木杰的《醉过多少回》又在今年的“抖音”上火了一把,关于光阴的故事或许是各个领域的艺术家们最能打动人心的共同话题,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

新闻推荐

“种晚了,我们仍有信心”

■本报记者李政哲“这么多干部帮着播种小麦,真是帮我解决了实际困难,我打心眼儿里感激。”10月27日,度假区李海务街道倪官张...

聊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聊城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