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农机合作社的“兴农路径”

聊城日报 2021-10-13 10:22 大字

上图:东昌府区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为种粮大户收割玉米

下图:马胜宽(左一)将收割完成的玉米装车运输

■文/图 本报记者 孙克峰

10月8日下午,马胜宽站在地头,电话一直响个不停。

田间的履带式收割机发出轰隆隆的响声,收获的玉米粒随即被运走烘干。

马胜宽是聊城市东昌府区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经理,当下正是秋收时节,也是他一年中较为忙碌的时刻。

“为了应对汛情,我们从外地调来10台履带式收割机,每天可以收获玉米500多亩(1亩约合 666.7 平 方米)。”马胜宽说。

东昌府区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社员1230人,拥有各类农业机械200台套,主要提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和订单回收业务,其很多做法值得推广借鉴。

5万余亩耕地的“劳动者”

任文海是东昌府区梁水镇镇印庄村村民,曾是一个生意人。

2018年,他流转了80亩土地,并与东昌府区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很多农活任务都交给合作社打理。

当年,任文海的小麦亩产量达到了680公斤,比一般农户高出75公斤,玉米亩产量达到700余公斤,比一般农户高出70余公斤,每亩年收益比一般农户高出300多元。

2020年,任文海承包的土地达400余亩,他之所以敢如此大手笔“进军”农业,就是因为在与合作社的合作中看到了农业发展的好前景。

这只是东昌府区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一个缩影。

“针对不同种植群体,合作社制定相应的产量目标,以此为基础定制技术方案与农户签订粮食订单回收合同。”马胜宽说,在实行个性化服务的同时,合作社统一生产资料、统一管理、收购,实现了粮食产量和价格双提升。

一系列的操作吸引了众多种植散户、小户的参与,合作社承揽的土地托管数量从600亩发展到5万余亩。

特别是今年,秋收遇到汛情,合作社发挥了农机优势,帮助群众抢收、烘干玉米,同时,广泛联系客户,帮助农户扩宽销售渠道。

托管服务模式的“探索者”

今年,该合作社推出以增产为主的托管模式,使农户的产量比原来提高了15%以上,成本减少了5%,其摸索出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模式值得很多同行借鉴。

马胜宽介绍,“技术方案+增产套餐+飞防+订单农业”是合作社一直不断优化的服务模式。他们与多家公司签订优质小麦发展订单合同,既解决了企业的原粮问题,又增加了农户的收入。

“技术方案+环节托管+增产套餐”也是合作社的一种服务模式,突出的是技术方案+增产套餐+飞防服务,提高了作业效率,减少了农业生产成本,同时,提高了农作物产量。

“全程托管+村级服务平台”模式是合作社重点推广的一种新型服务,采取“保底+分红”的方式,由村级整合土地,合作社统一进行托管服务。

这个模式中,合作社发挥技术、产品、管理、渠道优势,村级平台发挥群众基础好、基层工作扎实优势,实现了“1+1>2”的效果。

马胜宽说,他们的托管服务模式不仅省力、增产、增效,还能壮大集体经济,尤其能够吸引一些农业能手和“新乡贤”加入到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中来,增加农业活力。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者”

这些服务模式背后,东昌府区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方面还有哪些“真本事”?

“我们有一套成熟的技术,并且已经实行标准化,比如,对于小麦、玉米、大豆、大蒜、花生的高产有多年的管理经验,根据每年的具体气候条件作出相应高产种植技术方案,做到技术的精准高效。”马胜宽介绍。

还有,经过多年的实践,合作社发现了多种增产效果明显的产品组合方式,实现了粮食种植效益的高产、高效。

合作社还是一个整合社会资源的平台,不但把上下游产业的优质企业融入到服务模式中,而且对农村机收、机耕、运输、粮食存储的服务环节进行了有效融合。既能为托管服务提供高精尖的农资产品、农机设备,又能为产品提供销路,使服务面积增加,服务团队快速壮大。

“因为汛情,越来越多的农户感受到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好处,很多人希望与我们合作,明年,我们的托管面积肯定会增加,为更多的农户提供优质服务,为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马胜宽话语中对未来充满信心。

新闻推荐

孙爱军走访慰问百岁老人和养老服务机构

本报讯(记者王培源)金秋重阳时,浓浓敬老情。在重阳节即将到来之际,10月12日,市委书记孙爱军到百岁老人家中和养老服务机构走访...

聊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聊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