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匠心打造品质新城 建设“有高度有厚度有温度”的城市系列报道(二)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叶晨雯
站在岁月更迭的门槛眺望远方,朝阳辉映下的水城光彩夺目。
优美的街景、宽阔的道路、整洁的小巷、温馨的居舍、甜美的笑脸……一帧帧美丽的画面描绘出城市发展的每一个细微变化,寄托着人们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景。
繁华是城市的外形,品质则是城市的“品格”。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有高度、有厚度、有温度的江北水城·运河古都”,让我们感受到这座城在愈加繁华的背后,富有温情,底蕴厚泽,充分包容。
棚户区的群众搬进了高品质的新居,寒冬里市民可免费乘坐公交车,老旧小区怎么改百姓说了算,一座座公园装点着钢筋混凝土的都市生活,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活跃在城市的每个角落……这些城市的细节之美、温情之美、为民之美,缓缓地渗进人们的心底。
1月25日,虽已是隆冬时节,但在徒骇河畔晨练的市民依旧不少。
“这两年徒骇河沿岸建设得真好,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美。”家住昌润莲城小区的市民黄亮说。春天花草吐绿,夏季杨柳依依,秋来金色尽染,寒冬绿植斗雪,徒骇河畔的四季美景是烙印在他心中城市最美的印迹之一。
去年市主城区新改建东板桥、王口桥等桥梁17座,新改建道路98条……大手笔的基础设施建设让点点滴滴的变化融入我们的生活,一座座城市坐标“刷新”着别具韵味的聊城风景。
“现在的生活从前想也不敢想。”1月27日,家住高新区军王屯安置区的杨女士笑着说。
2020年11月,搬入新居的杨女士过上了“推窗看景、出门赏绿”的惬意生活。长江路两旁的大树高耸挺拔,过街天桥跨过双向十车道的路面,占地约131.2公顷的九州洼月季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在杨女士眼中,棚户区改造后,不仅她们的居住环境得到大大改善,周边的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生活品质有了质的提升。
“九州洼月季公园东、南、西三面分别是徐田安置区、天津路社区和军王屯3个回迁安置区,3个回迁安置区与公园仅一路之隔。”1月27日,高新区建设管理部办公室主任姜贤俊说。今年,聊城市计划新开工棚户区改造2.5万套、基本建成1.5万套,分别是2020年任务的2.2倍和2.5倍。
1月15日上午7点30分,在城区柳园南路聊城颐中外国语学校附近的过街天桥处,家住龙湾小区的安萌目送孩子走过天桥。
“原来要穿过马路送孩子上学,南北行驶的机动车与东西穿行的行人交汇,不仅容易造成道路拥堵也存在安全隐患,现在孩子可以自己走过街天桥快速地穿过马路。”安萌说。记者看到,现代设计感十足的过街天桥桥面上铺设着淡绿色的防滑橡胶层,行人在天桥上可以自如地通行到马路对面。
目光穿过车水马龙的街道,看到已抵达马路对面冲她开心地招手的女儿,安萌放心地赶去单位上班。对她来说,越来越多的过街天桥建成,不仅是城市快速发展的表现,还体现着一座城市的人文关怀,让她感到贴心和安心。
“现在学校周边的道路都通车了,从城区走昌润路、滨河路到学校接送孩子都很方便。”1月10日,在聊城一中新校门口,送孩子返校的市民周悦高兴地说。记者看到,已经通车的松桂大街双向八车道,道路宽阔整洁,两旁栽植着绿化苗木,车辆往来十分通畅。去年,聊城市主城区打通“断头路”23条,路网贯通让市民感受到了“到哪儿都方便”的畅快。
2020年,聊城市还下大力气打通了东昌路王口桥、二干渠桥、徒骇河桥、开发区转盘4处交通拥堵节点,同时公安交警部门对交通组织进行升级改造,城市路网进一步完善,主、次干道通行效率明显提升。
如果说基础设施“硬件”是筑牢城市文明的“基石”,那么文化则是我们心灵的归宿和精神的家园。
聊城市将牢牢把握大运河、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带来的重大机遇,抓好大运河(聊城段)文旅产业综合项目,加快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营造城市的文化氛围,提升城市的品位,加大文化惠民投入力度,基本建成“一校三馆”,大力挖掘历史文化,统筹推进历史街区、历史建筑等历史文化遗存的更新保护,延续好城市的文脉。
新闻推荐
本报讯(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曹天伟通讯员王丽)1月20日,高新区“第一榜”·百万平方米产业载体交付项目揭榜仪式举行。高新区...
聊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聊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