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先生”发挥“大作用” 东昌府区育红小学以学生“师徒结对”促教育教学提升
□见习记者张晨通讯员石秀青
“小孩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小孩自己队伍里最进步的小孩。”二十世纪初,陶行知先生大力提倡“小先生制”的教学方式。
如今,东昌府区育红小学结合现代办学理念,赋予“小先生制”新的内涵,让学生“师徒结对”在教育教学中主动承担角色,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学校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学习生活氛围。
践行“小先生制” 促进主体发展
新课程改革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育红小学推行学生“师徒结对”,正是将这种理念落到了实处。
“师徒结对过程中,‘小师傅’的知识点得到了巩固,‘小徒弟’也学会了,师傅很有成就感,徒弟很有获得感!”育红小学校长袁英华介绍,学校秉持“转化待优生、优化中等生、强化优等生”的理念,在全年级推进学生“师徒结对”的学习模式,并落实到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中,让全体学生动起来,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尝试讲课,“小先生”们精心准备、情绪高涨;在“数学小讲师”活动中,学生积极报名、主动参与,展现其数学思维过程;每天午饭后,师傅为徒弟跟踪帮扶,学中有教、教中有学,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学习《认识钟表》时,有个别学生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差一点儿,难坏了我和家长,最后还是他的‘小先生’教会的。”数学教师王琛说,“小师傅”在帮扶的过程中,往往会结合自己的学习体验,再现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更容易让“小徒弟”接受。
让“小先生”互助 构建学习共同体
“人人都是师傅,人人都有师傅。‘小先生’不会固定化,而是全员化,进而达到整体优化。”这是“师徒结对”推行之初,袁英华对这一学习模式的要求。
为弱化两极分化,促进学生整体提升,学校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知识水平等进行“师徒结对”,让学生在课内课外优势互补,互勉共进。学校“师徒结对”的学习模式表面看是优生帮助了弱生,其实优生并非处处都优,待优生在许多方面可以帮助优生,促进优生发展。
“从一年级开始她就是我的师傅,在她的帮助下,我的数学成绩提高了近20分呢。”提及自己的师傅,五年级1班的薛冰心倍感自豪。
“我为了当好师傅,课堂上认真听讲,在老师的引导下,把自己不理解的知识弄懂,课后进行复习巩固,将知识内化于心,利于教我徒弟。”薛冰心的师傅邵依晨说,薛冰心身上值得她学习的优点也很多,她们的父母因她们的“结对”也成了好朋友。
信任“小先生” 营造育人氛围
“‘小先生’每三天就会找我汇报一次工作,我会及时做好评价和反馈,给表现优秀的师徒一定的物质奖励。”王琛说,学生“师徒结对”并不是“放养”,学校教师会积极主动地与学生平等对话、真诚沟通,进行实时点拨,共享知识经验。
学生“师徒结对”的过程中,育红小学要求师徒共同对问题进行记录、跟踪、纠正,通过思考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措施,从而形成该学科的学习方法。这不仅改变了课堂上教师教的方式,更改变了学生学的方式,同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交往、参与和倾听,学会了尊重他人,也激活了育红教师的智慧与活力。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不会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袁英华表示,学校将继续优化学生“师徒结对”的学习模式,聚力新课改探索创新之路,为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持续发力。
新闻推荐
12月18日,在兴华路跨徒骇河桥工程现场,施工方正在进行打桩作业。□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蒋希伟聊城市兴华路跨徒骇河大桥工程...
聊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聊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