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训练11个小时,每个月只休息1天…… 周新东:工匠精神铸金牌
入场前,周新东信心满满。 □通讯员周慧
赛场上的周新东。 □通讯员周慧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英东通讯员周慧
12月13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从广州传回聊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上,山东工程技师学院学生周新东斩获建筑金属构造项目金牌!
12月18日,在周新东日常训练的实训基地里,记者见到了这位年仅19岁的小伙子。在与周新东的交流中,记者感受到,这枚宝贵金牌的取得,得益于他身上具有的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成长
学校是他的“摇篮”
这是周新东第二次参加全国性的职业技能大赛。早在2018年6月,他就曾代表山东省参加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选拔赛,最终获得全国第5名的好成绩,并入选国家集训队。
建筑金属构造,是山东工程技师学院2017年初开设的新专业。“2017年1月,学院想在世界技能大赛项目上有所突破,邀请了相关专家来校指导。在专家的建议和论证下,最终选择了建筑金属构造项目。”周新东的指导老师、学院现代制造系主任秦荣健告诉记者,也正是在这一年,当时只有16岁的周新东,成为这个专业的第一批学生。
项目确定了,随后就是建设配套的实训基地。“学院用当时最高的标准建设实训基地,直到今天,这个基地仍然是全国最先进的实训基地之一。”秦荣健说,2018年,这个基地被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评为世界技能大赛建筑金属构造项目中国集训基地。
山东工程技师学院对实训基地建设标准的高要求,为周新东创造了良好的成长环境,也为他在全国技能大赛中崭露头角奠定了基础。
自信
来源于夜以继日的苦练
比赛前一天晚上,秦荣健失眠了,紧张焦虑的情绪让他始终难以入睡。然而,当他望向身旁的周新东时,却发现这个学生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自信与从容。
“为了今年的比赛,我准备了两年多。”周新东说,国家队的集训经历让自己受益匪浅。两年来,周新东夜以继日地苦练,每天训练11个小时,每个月只休息1天,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把每个零件的尺寸、外形和外观都打造得趋于完美。
建筑金属构造是集钳工、焊接、钣金、铆工于一体的复合型专业项目,比赛时,要求选手根据图纸使用正确的机器、工具和方法,采用赛会提供的材料(碳钢、不锈钢和铝合金板、管、棒)制成一个具有一定功能(如旋转、延伸等)的金属结构件。
“这次比赛,图纸中涉及的零件有100多种,每个零件的尺寸都不一样,给选手带来的挑战是很大的。”周新东说,正是由于长时间的苦练,让他能够在看完图之后,对每个零件的尺寸、构造都了然于胸。
目标
站在最高领奖台上
在秦荣健看来,选手们的作品可以分为产品、作品、工艺品三个层次,周新东的作品就属于工艺品这一类。虽然如此,但周新东仍不满足,在他心里,还有一个更大的梦想要去实现——拿到世界技能大赛建筑金属构造项目金牌。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站在世界技能大赛建筑金属构造项目的最高领奖台上。”周新东说,这不仅是他的梦想,也是他的指导老师秦荣健、制图老师王金伟、工艺老师徐建垒和整个学院的共同理想。
拿到金牌后,周新东要和本次比赛的前十名选手一起进入国家队集训,之后经过层层选拔,最终确定一人参加2022年在上海举办的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与全球顶尖选手们同台竞技、再攀高峰。
“这个项目的传统强国是韩国,上一届世界赛的冠军就是他们。但是,我认为,我的对手始终只有我一个人,只要我能战胜自己,一点一点地提高自己的技艺水平,我就有信心代表中国参加世界赛,拿到金牌。”谈到对未来的期许,周新东信心满满地说。
周新东身上这种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是新时代最美聊城人的生动体现,激励着聊城市每一名技工院校的学子,不断向高技能人才的方向迈进。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李政哲范艳红)为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12月11日,12345市民热...
聊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聊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