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农村厕改后续管护长效机制,高新区 扫码报抽智慧平台精准管护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培源通讯员楚诗韬刘亚杰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农村“厕所革命”,事关农民生活质量,事关农村卫生环境,更是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重要突破口。
不过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地方后续配套服务没有跟上:比如无法接入排污管网,大量粪便堆积在化粪池中无人清理,臭味四溢;冬季管道外露容易冻裂,因为找不到责任主体维修,卫生干净的冲水式厕所沦为摆设……这些都是农村改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现实问题。
三分建、七分管,长效管护的效果才能检验出公共服务的水平。高新区本着“便民惠民利民,不给群众添负担”的原则,以3年为一个“疗程”,先后投入1500万元对改厕后管护问题进行常态化“诊治”,为全区两万余户改厕家庭提供“全覆盖、全链条、全天候”服务。
许营镇汪庄村村民邓国木家中的旱厕早已被冲水式厕所取代,锃亮的瓷砖、时尚的洁具,一脚踩上踏板,粪污被冲得干干净净。
“粪液满了也不用愁,可以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报抽,很方便。”邓国木说。邓国木家厕所外墙上粘贴着一张明白纸,上面清晰地标注着农村卫生厕所智能管护方法。借助信息系统管理平台,高新区形成了区镇村“三位一体、共建共管”联动机制。农户扫描二维码后,点击报抽或报修,平台在48小时内对接收的信息进行分析,运营服务企业制定最优路线,派出车队上门抽取粪污。抽取完毕后,运营服务企业根据对大型抽吸车、镇级处理站负荷的分析,自动指挥抽吸车队将粪污送至大型抽吸车或镇级处理站,最后由“一体化作业车”完成粪污分离无害化处理,实现“农户即时在线报抽、报修,第三方上门服务”协同联动。
高新区借助科技优势,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建设了“智能化后续管护互联网+大数据”信息系统管理平台,在收储设备上安装监控定位系统,全程监控抽吸车队的行动轨迹,实现对入户抽吸过程的可视化监管,避免粪污随意倾倒现象。借助平台打破时空界限,在城区指挥中心,即可知晓几十公里之外的农户家中的粪污处理情况,轻松解决了厕具维修慢、粪污处理难等顽疾。
变废为宝有效避免二次污染
通过脱水处理变粪渣为粪饼有机肥,液体可以达到直排污水处理厂的标准。11月6日,在顾官屯镇花园式无害化处理中心,负责高新区改厕管护项目的运营服务企业——盈峰环境科技集团的技术人员正在使用移动式处理设备对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
“粪便进行固液分离后,固体垃圾如石块、纸巾、塑料袋等杂质先分离出去,经过生化处理和发酵除臭后,粪渣变成有机生物肥料。整个处理过程几分钟就可完成,粪便处理效率可以达到10吨—15吨/小时,加上设备的移动作业,可以充分保证粪污处理的时效性,做到达标排放。”盈峰环境科技集团一位技术人员告诉记者,他们用最小的成本、最便捷的手段实现了粪污的资源化利用。
高新区按照“自动化、花园式”的理念和标准,探索出粪污“移动式无害化处理,资源就地闭合利用”的有效模式。该区在各个镇选取合适位置,规划建设了粪污无害化收集处理站点,不仅提高了第三方服务公司的作业质量,而且杜绝了粪污抽运处理过程中出现的二次污染和随意倾倒等现象。
“六个统一”解决村民后顾之忧
科技手段改变的是工作方法,而好的制度则为改厕管护工作提供了长效支撑。
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系统管理平台形成了大量报抽、报修数据,高新区通过对大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出抽吸周期、易损部件、维修时段、车辆运行、粪污处理效能等环节的规律,进一步加强作业人员培训的精确度,提高管护服务的标准度。该区通过信息系统实时更新改厕台账,进行智能化监管,有效连接线下管护队伍,确保“厕所满了有人抽,粪污处理有人管,厕具坏了有人修”。
如今,高新区改厕管护项目实现了“六个统一”:通过便民服务卡、宣传海报、广播、网络等多种途径进行宣传,让群众了解后续管护服务内容,帮助群众掌握厕所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日常管护办法;使用统一专业吸粪车,直接进入农户家中抽吸粪污;各乡镇统一规划建设粪污无害化处理中心,粪污统一进行转运、收集存贮和处理,杜绝二次污染和随意倾倒现象;统一采用新型一体化移动式处理设备对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建立管护服务队伍,按标准统一提供厕所维修服务,及时响应用户需求。
高新区采用便民服务卡等多种方式进村入户宣传,让群众充分了解“旱改厕”后续管护制度。
(资料图)
高新区配备了不同类型的抽吸车。(资料图)
新闻推荐
为分类﹃排障碍﹄,给垃圾﹃找出路﹄,聊城 探索垃圾分类新时尚
据市城市管理局最新统计数据,截至10月底,聊城市城区的(含东昌府区、市属开发区)316个公共机构、27个住宅小区已开展生活垃圾...
聊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聊城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