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建筑“破坏性修复” 别总等着网友来举报
网友拍摄的衡水安济桥修缮状况。
河北衡水对安济桥进行修缮,但修缮过程引来网友质疑,称其“铺设水泥砖”,“破坏式维修古桥”,有着百年车辙痕迹的真石板可能就此湮灭。河北省文物局9月14日在网站发布的回复称,“已责令地方文物部门停止施工,认真研究批复文件和设计方案,抓紧履行变更手续”。而衡水当地却坚称,网民不了解情况,“中孔以上的桥面部分早已被炸没了,是后补的沥青桥面”。据了解,安济桥有长达563年的历史,属于国务院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当地也是个著名的文化古迹。因此,如果如此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桥,真的在“修复”过程中被破坏,那简直是暴殄文物。
从宏观上说,近年山西大同的古城也面临被损毁的危险。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大同古城原本著名的“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条绵绵巷”,在近年的大规模“修葺”过程中,有超过1/3的街巷彻底消失。而且,这个破坏的过程,是以“大同古城修复与保护工程”的名义展开的,表面上是修复保护,实际上是推倒重建,甚至拆真建假——将大同这个北魏时期的古都的建筑,“修葺”城明清风格的仿古建筑。与其说是修复,不如说是彻底毁灭。
事实上,国家对这种拆真建假式的做法向来反对。2019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文物局发布了关于部分保护不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通报,对涉及相关问题的聊城、大同、洛阳、韩城、哈尔滨市等地的问题作出批评,要求“健全保护制度,完善保护规划,严格规划实施,加大保护投入,加强监督管理”。
真正将古建筑保护落到实处,必须处理好两个关系,其一,是古建筑保护与城市化的关系。不可否认,一些地方政府的官员为了所谓的“政绩工程”,不惜大拆大建,打着城市化的幌子对古建筑甚至古城墙实施“破坏性建设”。如此简单粗暴的做法,虽然可能会给主政者留下城市建设速度上的漂亮成绩,但属于贻害无穷的行为,将一座城市的文化根源彻底破坏。对于这样的行为,国家应该将古建筑保护工作纳入政府相关部门与责任官员的考核范畴内,有效压实责任,惩戒错误行为。
其二,是古建筑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的关系。不论是衡水古桥还是大同古城,它们其实都是当地重要的旅游文化资源,如果保护得当,是可以带来丰厚的旅游经济效益的。但是,对此不能有太急躁浮夸的态度,在景区开发中,一些地方急于变现、圈地卖门票,甚至对古建筑进行“破坏式修复”,最后弄得古不古,洋不洋,即便能赚取一时的经济收入,最终也是一笔赔钱买卖——没有游客愿意去看一堆假古迹,哪怕是在原址上“重建”的建筑。
因此,要防止“拆旧建新”的悲剧重演,就必须正确处理好上述两种关系。在古建筑的修复与保护工作中,主政者不妨多听听文物专家的意见,坚持用科学的方法来面对这些工作。古建筑与文物作为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必须得到科学与认真的保护。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得到有效保护的古建筑,才能更好地成为民族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后世子孙留下宝贵的文化财富。
衡水也罢,大同也罢,一些明显的破坏性的“修复”,连普通网友都看得出来有问题,我们文物部门是不是应该“跨出一步”管理?不能只是纸面上审查,别等着网友们来提醒。(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聊城开发区蒋官屯街道扎实做好扶贫入户排查工作,在讲清目标、理清思路、提升认识的基础上,及时将任务明确到帮包责任人。...
聊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聊城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