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人物·中国新闻名专栏 马氏兄弟的铜铸雕刻

大众日报 2020-06-19 09:33 大字

□ 于国鹏 报道马氏兄弟的铜铸雕刻,工艺机械之美和艺术之美相结合,浸润了工匠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价值,点缀了人们的生活,唤起对美的追求。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手工技艺立足于当地物产,形成独特的技艺和风格,成为地域文化的一种标志物和文化名片。

□ 本报记者 于国鹏

本报通讯员席真 李风国

聊城市东昌府区道口铺高马村的山东朗奇罗工艺品有限公司里,锤錾叮当声,车床转动的轰鸣声,焊接的刺啦声,从3月中旬复工复产以来,就一直没停过。马先明和工匠们以锤为笔、以铜为纸,精心制作每一件铜铸雕刻工艺品。如今,订单已经排到了两年后。这也意味着,将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这些做工精美又充满文化韵味的工艺品,了解到这门沉淀着岁月流年光影的独特技艺。

曾被当作礼物送给普京总统

“我们制作的希腊海神座钟,被外国政要当作重要礼物赠送给俄罗斯总统普京,目前正摆放在克里姆林宫呢。这也是对我坚持铜铸雕刻产品创作极大的鼓励。”马先明笑着说。

自2013年以来,他们有36件铜铸雕刻产品,先后被文化部门选送到美国、德国、韩国以及我国香港、台湾等地进行文化交流。

正是从这些“文化使者”身上,海内外更多人欣赏到东昌铜铸雕刻技艺之精美,聆听到这些作品娓娓道来的“聊城故事”“山东故事”。

马先明介绍,东昌铜铸雕刻制作技艺起源于清朝,主要分布在运河西岸,现集中在东昌府区道口铺和堂邑镇等地,其中,道口铺高马村铜铸雕刻制作技艺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目前已传承八代。

算起来,马先明与哥哥马先民是东昌铜铸雕刻技艺马家第七代传承人。马先明说,自己看过家谱,上面记载,八世祖时开始经营银器制作,因为技艺精湛,产品广受称道。但毕竟主要面向农村,消费受到多方面局限,后改为铜器制作。

“传承之初,铜铸雕刻以财神、生肖、佛祖像等传统作品为主。自第六代起,以故宫钟表收藏品为切入点进行革新。”上世纪90年代,马先明兄弟二人作为第七代传承人,对铜铸雕刻的设计、开模、铸造、精雕、鎏金、镀金、珐琅等手工艺制作技艺进行改进,开发出融观赏价值、使用价值和收藏价值为一体的系列产品,尤以古典钟表最为突出。

在第27届深圳国际钟表展上,中国钟表协会副理事长张宏光观看马先明兄弟的作品后,给予高度评价,“机械之美和艺术之美相结合,浸润了工匠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价值,点缀了人们的生活,唤起对美的追求。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手工技艺立足于当地物产,形成独特的技艺和风格,成为地域文化的一种标志物和文化名片。”

故宫专家专程前来交流技艺

马氏兄弟的铜铸雕刻之路,走得扎实而灵动。2017年,以故宫钟表修复师王津为代表的故宫钟表修复技艺培训班的专家们,曾专程前来考察、交流钟表制作工艺。

马先明说,“我们专门从事钟表制作,熟练掌握生产制造钟表的整套工艺。钟表修复,需要先了解制作工艺才能进行,因此,故宫的修复团队专门来我们这里参观学习。”

马先明介绍,从技艺上说,东昌铜铸雕刻采用失蜡法。首先,在模型外涂抹橡皮泥,再在橡皮泥里刷入硅胶,做成硅胶模型。利用硅胶模型,浇筑出多个蜂蜡模型,用耐火材料填充泥芯、敷成外范。经过加热蒸后,蜡液流出,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然后,再往里浇灌熔液,铸成器物。“之后,就需要施展‘绣花’功夫了,对铸件进行打磨抛光,再一刀一刀錾刻,使纹理更加精细。最后,按照作品创意设计,组装成精美工艺品。”

为了更好地推广产品、传承技艺,马先明创建了山东朗奇罗工艺品有限公司,并逐渐发展成为北方最大的西洋钟表制作基地。在公司“时光记忆”展厅,珐琅钟、花瓶钟、纳爱斯钟、火车头钟、战神钟、受难钟……摆放着大大小小几十座西洋钟表样品,创意新颖,雕琢精致,流光溢彩。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展厅迎门位置的一架九层六角宝塔钟。马先明介绍,宝塔钟设计制作的样式,基于建造于15世纪的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造型。展厅里目前展出的,其实是一件复制品。原件现存于故宫博物院,而且全世界只有这一件。

从1:1比例的复制品上,也能生动体现“世界唯一”的风采。宝塔钟为铜镀金,周围镶嵌了水晶珠宝,塔角还悬挂着钟铃,塔座为八角形,钟表时间数字上了珐琅,刻度由五个杆支撑,三面均有珐琅表盘,正面盘有时针、分针,两侧盘有温度、湿度盘。高贵华丽,精巧玲珑,古朴典雅。雕刻细微处,尽显出匠人的精心和准确。

为了设计制作这件作品,兄弟二人花费了近三年时间。马先明说,“我们先是依照图片设计制作出宝塔钟的外形,再通过手工雕刻技术还原宝塔钟的每一个细节,然后又花费4个月时间研发成功传动系统。”2017年12月,这件作品在漳州举行的“第三届中国蓝光杯设计大赛”中,荣获第三名(铜奖)。

纷至沓来的海外订单

马先明感叹,铜制艺术钟表在制作铜器工艺的基础上,又融合了珐琅、美术瓷(画珐琅)、彩绘、镶嵌、錾刻、机械传动、音律等多门艺术与技艺,“难度可想而知!”

非常熟悉铜铸雕刻的聊城市东昌府区道口铺街道文化站长杨国旭深表赞同,“学习普通铜器制作最少得三年时间。能够雕刻出精美的铜器来,少说也得十年左右吧,当然还得有悟性。”

为了把这门技艺传承下去,马氏兄弟想了很多办法。寻找到合适的传承人必须放在首位。马先民先去做儿子的工作,儿子马凯升高二时,最初是准备学理科的,结果经他一番思想动员后,转回文科,并考取了山东师范大学美术专业。马先明说,“现在马凯和我的儿子马建,都成为东昌铜铸雕刻技艺的第八代传承人。”

这两个年轻传承人也不负厚望,沿袭着父辈祖辈的执着与热爱,于传承中敢于创新,创造性拓展了“粒点刀法”和“彩绘热着色法”,为东昌铜铸雕刻增添了新的艺术风韵。

马先明不断开拓铜铸雕刻的产业传承之路。继成立山东朗奇罗工艺品有限公司后,2012年又成立了凯建铜艺加工厂,从事西洋钟表、古董钟表、雕塑等的制作。“目前公司有40多名工人,工资最高可以拿到8000元左右,这也能够吸引更多人关注这门传统技艺,增加传承的群众基础。”

目前,新产品正在不断研发出来。人物系列包括诲人不倦的孔子、憨态可掬的十二生肖、水浒一百单八将等。细细观察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造像,脑海中禁不住就会联想起那些与之相关的场景和故事,让人品味过往的时代变迁和命运沉浮。

景观系列中,一件以天安门主体景观、表达民族团结主题的作品,正在按照设计方案制作中;具有聊城当地特色的聊城铁塔、山陕会馆、水城明珠大剧场等铜铸艺术品,也都已经进入设计创作环节。

最近,他们又与广府博物馆等达成合作意向,这门技艺羽翼越来越丰满,力量越来越充沛。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欧美的高端工艺品市场大幅萎缩。化危为机,马氏兄弟从产品设计制作到市场营销积极应对,成绩斐然。

马先明说,“目前,除了国内,我们也收到很多包括来自德国、尼泊尔等海外的订单,订单都已排到两年后了。对于未来发展我们充满信心。”

新闻推荐

东昌府区组织收看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动员部署视频会孟庆朋

东昌府讯6月17日,我区组织收看全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动员部署视频会议。区委常委、副区长江绍华在我区分会场...

聊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聊城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