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务街道 “非遗”项目走进扶贫就业工坊
本报讯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贾新伟通讯员高梦王玉厚) 李海务街道积极引导部分贫困群众从事“非遗”产品的制作、销售工作,目前,街道已经建立“非遗+就业工坊”5处,极大程度上带动了贫困户就业。
李海务街道地处大运河岸边,运河文化底蕴丰厚,街道9个“非遗”项目都与运河文化有关。刘道之村的蒲公英茶、古法榨油、蒲公英豆腐从业人员达140人,带动50余人就业脱贫。100余人从事王氏装裱、范氏黄米酒、东昌二郎拳、周店运河龙灯、运河狮子绣球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制作、销售工作,实现顺利脱贫。李海务街道组织群众参与到传统工艺产品生产制造的各个环节中来,仅刘道之村蒲公英收割、蒲公英种子采收,就使本村及周边村群众人均增收2200多元。蒲公英茶、范氏黄米酒、王氏装裱均采用电商销售。刘道之蒲公英体验馆、范氏黄米酒酿造、王氏装裱建立就业工坊,形成了“非遗+就业工坊”的模式。目前,“非遗”产品销售良好,蒲公英茶、蒲公英豆腐、范氏黄米酒、王氏装裱、运河狮子绣球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
这些“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的带头人帮助当地农村修路、安装路灯,为贫困群众义务捐增衣服、棉被;为广场舞队、秧歌队购买服装、道具、锣鼓,推动了农村文化活动开展。刘道之村被评为“全省发展乡村旅游示范村”,周店村在运河龙灯传承人刘印明的带动下,被评为“山东省文明村”。
新闻推荐
本报讯(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荔通讯员冯萍)为落实关于全区安全生产百日攻坚治理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学校冬季安全工作,预防安全...
聊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聊城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