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17年,夺金195枚 聊城有支“金牌”龙舟队 益彰、大放异彩。上下同欲者胜

聊城日报 2019-12-09 14:25 大字

比赛中的聊大龙舟队

□文/图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赵宏磊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这是唐代诗人描写龙舟比赛的场景。

龙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竞技比赛是龙舟文化传承与展示的重要平台,不同地域、不同层次的体育比赛,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竞技文化。

近年来,聊城大学以龙舟竞赛为发展杠杆,调动全校力量打造龙舟品牌,对中华龙舟文化的传承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也成为聊城一个重要的文化名牌。

十余年揽金无数

2002年8月,聊城大学龙舟队正式成立。自成立以来,先后代表中国出访日本、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参加国际比赛,每次都获得金牌或银牌,成为世界赛场的优胜者。

17年来,聊大龙舟队曾代表地方政府和学校参加各类邀请赛,每年参赛1至2场,成为世界赛场上常见的优胜者。2015年至2018年,获得中华龙舟大赛总决赛青少年女子总成绩“四连冠”。尤其是2017年,代表中国参加世界龙舟联合会第13届世界龙舟锦标赛获得3金1银,1000米直道赛金牌更是中国队参加混合精英组比赛史上首枚长距离项目奖牌。同年,包揽中华龙舟大赛青少年女子各分站赛及总决赛总成绩金牌,创造“七冠王”奇迹。2019年上半年,聊大龙舟队学生领衔中华龙舟大赛青少年男女组,获得30枚金牌中的24枚。

目前,聊城大学龙舟队获得国家级、国际级重大比赛奖励489个,其中,金牌195枚、银牌111枚、铜牌59枚,四至六名124次。此外,2016年龙舟团支部获评共青团中央“全国活力团支部”,2018年校龙舟队被共青团山东省委授予“山东省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称号。

随着中华龙舟大赛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聊大龙舟队得到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新华社、美联社、路透社以及中央电视台等80余家中外媒体跟踪报道中华龙舟大赛,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曾30余次报道聊大龙舟队学生的参赛情况,中央电视台还于2012年、2013年、2016年、2018年为聊城大学制作龙舟专题片,在直播比赛期间面向全国电视观众播放。

聊大龙舟精神大放异彩成为城市闪亮名片

聊城市区内有东昌湖,是江北最大的淡水湖泊,水面面积达6.3平方公里,由8个湖区和20余块水面组成,这为聊城大学开展龙舟与赛艇运动提供了天然的水文条件。徒骇河穿校而过,为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良好的保障。聊大龙舟队在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也对外展现了聊城风采,成为聊城城市文化的一张闪亮名片。

聊城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文积淀。几千年来,勤劳智慧的聊城人民形成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人定胜天的能动精神、“民贵君轻”的民本精神、厚德仁民的人道精神、大公无私的群体精神以及勤谨睿智的创业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聊城大学把聊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龙舟队建设结合起来,用聊城文化底蕴不断浸润龙舟队文化建设,形成了激励龙舟队不断进取的“同舟共济、奋勇争先”的聊大龙舟精神,与聊城深厚的文化底蕴相得

“十名桨手统一举桨、统一入水、统一划水、统一出水……十根桨要和一根桨一样挥洒自如。”这就是团队对队员的要求。上下同欲者胜。凝聚力,是成功的基本保障。

夺冠,需要运动员经过长期辛苦的训练,甚至突破生理极限。2015年冬天,为了备战中华龙舟大赛总决赛,队员们在东昌湖训练。那时刚下过大雪,气温低至零下10℃,湖边铁链上冰凌都有十几厘米长。但是队员们入湖破冰,挥桨洒汗,用艰苦的训练换来了良好的状态。最终,男女队包揽中华龙舟赛青少年8枚金牌,获得总冠军。

赛场上的激情,其背后则是训练的枯燥——卧拉、挺举杠铃、背弓起、仰卧起坐等是队员们每天的必修课。集训时,队员们的手上布满了血泡,鲜血混着汗水流下来,将皮肉粘在杠铃杠上。水上训练更是辛苦,考验着队员们的划桨技术和耐力。队员们每一次划桨都要使出100多斤的气力,仅起速阶段就要求每分钟划120桨,而集训时每天要划15000米。每次训练完上岸,队员们个个脸色蜡黄,嘴唇发紫,肌肉酸疼,连抬手都困难。

一天、一月、一年,队员们手掌上的水泡变成了血泡,血泡磨成了茧,新茧变成了老茧,老茧又被磨平了重新变成水泡,不知流了多少汗、流了多少血;风吹雨打、日晒雨淋,队员的脸上脱了一层又一层的皮,皮肤也变成了古铜色……经过十几年的艰苦磨砺,“齐心协力、敢为人先、同舟共济、奋发有为”的聊大龙舟精神深深刻在每一个队员心里,融入每名队员的血脉中。

新闻推荐

聊城市政府党组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民主生活会

本报讯(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海恒)12月7日,市政府党组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民主生活会。市委常委、副市长郭建民...

聊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聊城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