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玉:9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儿媳郭龙君 杜春燕

东昌时讯 2019-12-06 08:42 大字

郭龙君杜春燕

闫寺街道冯庄村的李秋玉是远近闻名的“好婆婆”,李秋玉今年73岁,村里的人提起她,都忍不住要伸出大拇指。人生七十古来稀,到了这个年纪本该是享福的时候,但李秋玉身上却承担着一家人的生活重担。

半小时生活圈

李秋玉每天早上都是六点起床,开始为因脑出血导致瘫痪的儿媳王焕荣做饭、洗衣、按摩、擦拭身体、扶着走路等。儿子傅茂路患有癫痫,不能干重活,李秋玉主动承担起照顾儿媳的重任,自儿媳患病9年来,李秋玉从来没有出过远门,所有的活动只限于能半个小时来回的“生活圈”。李秋玉的娘家跟自己家只有5公里的路程,娘家有让她牵挂的80岁哥哥和嫂子。

自儿媳患病,李秋玉从未在娘家吃过一顿饭。即便是每年的正月初二回娘家的日子,她也是待上半个小时又匆匆赶回家照顾儿媳。“她也是可怜人,从小没爹妈,嫁到我们家后又病成这样,我能体谅她。”儿媳因为患病,对外交流比较困难,婆婆就充当儿媳的翻译官,儿媳的一个眼神,婆婆立马心领意会。

两元钱赶场集

12月3日,正值闫寺大集,各种日常用品琳琅满目。李秋玉东看看、西瞅瞅,价格不高的蔬菜在李秋玉眼里也成了“天价”,最后只花了2元钱选择了一块姜。“我自己园子里种了葱,亲戚、邻居再接济点青菜,够吃了。儿媳在家不能活动,买块姜给她熬点红糖水喝,也能预防风寒感冒。”虽说蔬菜是够吃了,老人还是瞒着家里人偷偷腌了一缸咸菜。一顿午饭,李秋玉要做两种,一种给儿媳的,一种是留给自己的。

为了儿媳的身体能尽快康复,李秋玉换着花样给儿媳做饭吃,鸡蛋、蔬菜、水果......而她自己的午餐却只是简单的一碟咸菜。

黑暗里见曙光

李秋玉从没上过一天学,和传统的农村妇女一样,靠辛劳勤俭持家。面对家里的变故,李秋玉坚持要把孙女、孙子培养成材。儿媳患病时,孙女、孙子都在读小学,家庭的重担压在李秋玉一人的身上,为此她没少偷偷地流眼泪。除了照顾儿媳,李秋玉剩余的时间就放在盯着孩子学习上。“也打过、也骂过,好在两个孩子也懂事,家里的奖状贴满了墙。”李秋玉说。两个孩子自强,就像黑暗里的曙光给家庭带来一线光明。今年,孙女大学毕业后考上了正式教师编制,孙子也考上了青岛农业大学,说起孙子、孙女,老人充满了欣慰。

对于婆婆这么多年不离不弃地照顾,王焕荣内心更是无比感激。虽然不能用语言交流,但是婆媳两人的手紧紧地牵在一起。“家和万事兴”,李秋玉就是这样用自己的默默付出为家人带来温暖的爱。她是婆婆,更似亲娘,她在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新闻推荐

聊城中院发布6起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典型案例

本报讯12月3日上午,聊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向社会通报全市法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

聊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聊城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