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校园欺凌,怎么办?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鞠圣娇
校园欺凌,指的是发生在校园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目前,关于校园欺凌的新闻也常常见诸报端,许多家长对此也十分关心,担心自己的孩子遇到了校园欺凌怎么办。就此,记者采访了聊城市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的心理咨询师张春丽。
张春丽说,校园欺凌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类:一是肢体欺凌,通过肢体动作去恐吓、伤害他人,如暴力推搡、拳打脚踢、抢夺或勒索财物等。二是语言欺凌,通过骚扰、辱骂性语言对他人进行伤害,如当面或背后羞辱、讥讽、嘲笑、诅咒、起外号等。三是社交欺凌,故意离间破坏同学之间的关系,如散播谣言、暴露他人隐私、损毁他人形象、孤立排挤他人等。
随着孩子的成长,许多孩子不愿意与家长交流在学校发生的事情,尤其是遭受校园欺凌后,更不知道该如何跟家长沟通,那么家长如何知道孩子是否受到了校园欺凌呢?张春丽提醒,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比如孩子身体表面无缘无故地出现瘀伤、抓伤等人为痕迹,或者孩子索要甚至偷窃家里的财物,出现任何形式的自我伤害、自残甚至自杀行为,不愿意与家长讨论学校发生的事情,还有的孩子试图携带棍子、刀等保护工具去学校,这都可能是遭受了校园欺凌的表现。还有一些情况不太明显,如孩子的个人物品丢失或损害,孩子不想上学、装病请假或者逃学等,或者孩子的如厕习惯发生了改变,常表现出伤心、难过、沮丧、恐惧等情绪或不愿意与人交往的想法,或者睡觉时出现失眠、做噩梦、尿床等现象,或者身体莫名其妙地哆嗦、喜欢捂着肚子和尖叫、高烧不退等,也有可能是遭遇了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重在预防。张春丽建议,家长教育孩子平时要远离无人监管的地带,在校外尽量结伴而行,避免单独行走。遇到校园欺凌事件后,要以自身安全为先,冷静判断危险性,尽可能拖延时间,不要去激怒对方;不要向一群欺凌者挑战,发现欺凌者有凶器,应立即远离并告诉附近的大人。事后,及时向家长或老师进行报告,不要觉得告诉老师或家长是懦弱的表现。如果看到欺凌事件,想办法帮助受欺凌者,或者报告给老师。
张春丽说,孩子遭受校园欺凌,家长的态度和做法十分重要,它影响着亲子关系和孩子的成长。她建议,家长应该控制情绪,保持理性,立即查证并保留证据,判断事情的具体情况,不要采取极端措施,以免使孩子陷入自责和无助,也不要把负面情绪带给孩子。同时,稳定孩子情绪,与孩子共情,无条件陪伴、倾听孩子,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让孩子相信父母是可以相信的,随时都能得到父母的帮助。随后,第一时间和班主任沟通、处理,若处理不当,可找学校管理部门或校长进行处理。若仍没有结果,可以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举报。平时,避免让孩子玩网络暴力游戏或看暴力影视剧,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并建立自信心。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的行为和心理久久不能从校园欺凌事件中缓解,家长可以带孩子到聊城市心理健康服务中心这类专业机构寻求专业人士从心理层面给予帮助,必要时用法律武器保护孩子。
新闻推荐
本报讯(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鞠圣娇通讯员田庆谭李雪)12月12日上午,由聊城市中医医院眼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张宏国及主治医师常...
聊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聊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