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监管,如何“四两拨千斤” 聊城市餐饮服务明厨亮灶工作亮点直击
□文/图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路子强通讯员李兆敏
12月10日,全省餐饮服务明厨亮灶工作现场会在聊城市召开,来自省市场监管局和十六地市的食品安全监管负责人,就新时期如何促进餐饮单位落实主体责任及提升安全质量水平,进行实地参观和经验交流。聊城市地处鲁西,经济欠发达,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有哪些亮点做法?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开发区蒋官屯街道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在向参访团演示智慧监管平台系统。
引入人工智能“进厨房不戴帽子”被抓拍
“真管用、真先进、真智能,摄像头居然能在如此多的人中精准识别出没有戴帽子的员工!回去后,我们也要在学校里推广这种做法。”12月10日,一个近百人的参访团走进聊城三中食堂,学习该校阳光食堂的建设经验,来自济宁市市场监管局餐饮监管科的负责人马龙江告诉记者。聊城三中引进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智能摄像头对进入厨房、但没有按照规定操作的人进行跟踪抓拍。现场还特意安排讲解员不戴帽子,这一行为在迅速被抓拍并报警后,参访团成员连声称奇。
为促进餐饮单位主体责任落实,在阳光厨房建设中,聊城市大力推行人工智能技术,从而实现视频自动识别分析。进入厨房的员工,如果存在不按规定带帽、不穿工作服、不戴口罩、抽烟、玩手机等违规行为,摄像头可以自动进行抓拍。另外,对员工不洗手消毒、刀具砧板混用以及垃圾桶未加盖等现象,也可以进行抓拍记录。该系统还通过网络,同步向食品安全管理员手机发出监测异常警报,督促人员及时纠正违规行为。截至目前,聊城市共有15家餐饮单位成为放心消费创建单位。
用好大数据建设市级智慧监管平台
目前,聊城市餐饮主体有2.4万家,但监管人员只有36名,存在工作量大面广、监管力量不足的突出矛盾。如何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在市市场监管局的指导下,蒋官屯市场监管所作为试验点,开展了智慧监管平台建设。
“这是一家烧鸡店后厨的实时直播状态,这里是他们今天上传的购货记录。”12月10日,蒋官屯市场监管所负责人王英武向记者展示监管平台的功用。记者看到,画面中,厨师正在忙碌,干净的地面反射着阳光。在上传的单子上,详细记录着购进白条鸡的重量,并有进货商名称和地址等信息。
在试点的基础上,市市场监管局上马了食安聊城智慧餐饮监管平台,提升对餐饮单位的信息分析和预警能力。平台以“食安指数”为总抓手,从主体自律、社会共治、部门监管三个环节入手,形成了六大维度的39项大数据指标。市级层面通过归集分析全市各辖区餐饮监管数据,及时掌握餐饮单位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基层监管所开展检查抽查情况,有针对性地督促各辖区做好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7万家餐饮单位纳入智慧餐饮信息平台,聊城市正逐步实现从“看厨房”到“管厨房”“用厨房”餐饮智慧监管的转变。
植入传感元件手机远程监控餐厨设备
“叮叮叮、叮叮叮……”在运河会馆餐饮有限公司,后厨主管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主管拿起来手机一看,原来是阳光餐饮监控软件报警,提示仓储间的挡鼠板没有放置到位。记者在运河会馆仓储间看到,因为有人员出入,挡鼠板被拿开再次放入的时候留了空隙,而就是这个大约两厘米的空隙,也被感应器“揪”了出来。
据运河会馆后厨主管介绍,为打造阳光厨房,他们按照市场监管部门的建议,将物联传感元件植入厨房温湿度监测器、空气消毒控制器、消毒柜电源插座、专间强制洗手消毒感应开门、挡鼠板位移感应装置等,实现设备运行时间预设、远程实时查看和控制等功能,一旦设施出现运行异常,立即通过物联网向管理员反复发出异常警报,直至从业人员整改到位,才消除警报。
“这个软件极大地方便了后厨管理。即使人在外地,也可以安排人员去消除安全隐患。”运河会馆后厨主管告诉记者。
■记者感言
“服务+监管”思路值得提倡
打造智慧监管平台首先要安装摄像头,最初,市场监管人员在餐饮店安装摄像头时,经营者普遍有抵触情绪。现在,这种现象不但没有了,而且出现了餐饮单位热情申请安装的局面。这一转变的背后,是监管部门“服务+监管”思路的体现,值得提倡。
每个餐饮经营者都想通过规范的经营吸引消费者。利用经营者的这种愿望,监管部门在公众端增加了订餐电话、订餐地图导航等;对管理规范的餐厅,平台还设置了推荐餐厅名单;平台还能通过大数据分析,向经营者推送某个季节、某个时间段消费者喜欢的菜品。上述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经营者配合监管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思路一转天地宽。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不少部门把工作难干归结为人少活多。其实,很多时候,是没有彻底解放思想,没有用好科技成果。聊城市市场监管部门把服务理念融入监管工作中,可谓达到了“双赢”效果。
新闻推荐
东昌府讯12月14日,区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召开,主要任务是传达学习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精神...
聊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聊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