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村入户拉家常春风化雨“种”文化 “红色挎包”宣讲到群众心坎上

大众日报 2019-11-01 09:34 大字

□记者 李梦

通讯员 沈晓星 报道

本报聊城讯 10月15日下午,聊城市京剧院演播厅响起阵阵掌声,老旦、花旦、青衣、花脸、老生等角色扮相生动,生旦净丑各个行当齐全,精彩的唱腔和表演不断掀起高潮……这是以聊城高新区“红色挎包宣传队”为原型的京剧《红色挎包》正在立项排演。编剧王军说,《红色挎包》是一部典型的新编现代京剧,聊城高新区红色挎包宣传队为民服务的初心践行和创新路径,是很好的创作素材,搬上舞台以小见大,是乡村文化振兴领域创新工作方法的一个生动写照。

“这支红色挎包宣传队做得实、做得新,传承红色基因,旗帜鲜明不含糊,首开山东省之先河。”山东省大赛三位评委如此评价。

在山东省首档电视理论栏目——《理响中国》演播现场,红色挎包宣传队队员、韩集乡宣传委员石倩等三人合唱《百姓宣讲员之歌》,身挎“红色挎包”入场,复赛、决赛中一路过关斩将,获得总决赛全省第三名。谈起演出感受,石倩深有感触,她时常奔走在群众中间,反反复复地打磨精品,想方设法排解群众困难,近一年来,石倩参与基层各种宣讲70多次,解决群众难题10多件,成了百姓身边的“红人”。

如今,聊城高新区每个村都有“红色挎包”宣传员,大家用更朴实的语言,讲自己的话、说自己的理,百姓心理上更易于接受。石海子村村民刘秀芬说:“我儿子结婚时,原想隆重一点,她们来到家中讲解移风易俗新思想,帮着出主意解难题,咱也想通了,婚事新办能省下不少钱。”在许营镇李楼村,村民每天都能看到肩挎“红色挎包”的包村干部邓爱华。村里的小广场、居民活动中心、沿路门店、医院、企业、学校等各场所都会出现她的身影,直接入户“拉家常”,和群众打成一片,移风易俗、文明出行、乡村振兴等很多上级政策都是在说说笑笑中宣传落实到位的。

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是聊城高新区红色挎包宣传队的生动体现。10月19日,在宋郎村的大规模育苗棚里,郑庆杰正在向村民宋西红耐心细致地讲解有关知识、怎样防治病虫害,保证成功率等,他是许营镇政府干部,“红色挎包”宣讲员已成另一个响当当的身份。宋西红告诉记者,“他不断上我棚里来指导,讲得很细致周到,解决了很多困难,现在长势很好、成活率也很高。”许营镇赵盘村村民韩廷仁因病致贫,去年做手术花去近万元。出院后,“红色挎包”宣传队队员主动到他家里讲解“扶贫特惠险”政策,为韩廷仁减轻了近2000元的负担。九州社区居民魏娜也感慨颇深:“我儿子刚从技校毕业,正想找工作,‘红色挎包’宣传队就送来了相关就业知识,真是太及时了。”

“走进基层,贴近老百姓,红色挎包宣传队不是板着面孔干巴巴地说教。”聊城高新区宣传办主任王含冰动情地说,宣讲团变“送理论”为“种文化”,变“大水漫灌”为“春风化雨”,变“说教问答式”为“解难释惑型”,已经形成颇具特色的“挎包+”宣讲模式,通过依托专业文化公司组织编排文艺节目,音乐快板《我们是红色挎包宣传队》、小品《治酒鬼》、舞蹈《咱们去宣传》等多种文艺形式的16个节目宣讲到群众心坎里。截至目前,开展各类主题宣讲600余场、志愿服务活动逾1000次,受益涵盖群众11余万人。

新闻推荐

交警走进幼儿园带着萌娃学安全 聊城高速交警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交通安全课

本报聊城10月31日讯(记者李怀磊通讯员李晓辉段其飞)为进一步普及交通安全知识,加强校园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聊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聊城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