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脉动 共话未来 第五届运河论坛现场侧记

聊城日报 2019-10-21 10:34 大字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贾新伟刘海恒夏旭光李政哲

10月20日下午,“大运之河”书画摄影邀请展暨聊城市古韵运河经济文化研究中心成立揭牌。□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海恒

运河论坛与会嘉宾参观孔繁森同志纪念馆。□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政哲

10月18日,运河主题晚会在水城明珠大剧院盛大开幕,精彩的节目,带观众重温运河往事,聆听美丽的聊城故事,感受聊城这片热地上的运河“情”。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商景豪

历史与现实映照,经济与文旅交融。在10月1818日召开的第五届运河论日召开的第五届运河论坛上,8080余篇运河研究成果汇聚聊城余篇运河研究成果汇聚聊城,,来自全国各地的运河研究专家齐聚一堂,主旨演讲、分会交流,就大运河的综合理论研究、通航研究、文旅研究、遗产研究等议题,开展专项探讨,感受运河脉动,共推运河发展。

理论研究 探讨维度更广

在理论研究分论坛上,1414位与会专家从运河文明位与会专家从运河文明、、历史传承及文化遗产保护等角度展开了交流探讨。

“对大运河,应当放到世界文明诞生发展的大棋盘上、中华文明传承的大格局中、中国人民创造历史的大氛围里去审视、去定位、去评价。”在济宁市运河文化研究会会长杜庆生看来,运河文化以儒运融合交汇生成,使中华文明进入到全新的运河文明时代。

山东运河经济文化研究中心常务理事、枣庄运河文化研究会会长董运启提出,聊城部分县市区被列为运河文化带建设核心区,必须多层面做好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北京物资学院运河研究院教授陈喜波认为,“开源”与“节流”是明清山东运河治理的两个关键环节,其中蕴含的系统性思考精神、创新精神及务实精神具有超越时代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

谈扬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水乡复兴对聊城的启发;结合美术展探讨大运河人文生态的美术呈现……与会专家从理论研究的多种角度,在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中,共同擘画大运河发展的美好蓝图。

复航研究 唤醒黄金河道

“如果不复航,就不再是河流的原有意义,文化保护和传承也就无从谈起。”德州市交通运输局海事局局长刘玉忠说,运河复航既可以保持生态平衡、实现立体交通,也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更好地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区。

在通航研究分论坛中,专家学者共商共议大运河复航的思路与策略,为大运河文旅融合发展谏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聚发展之力。

“运河复航需要解决两大难题:复航的水源从何而来?如何穿黄,从何穿黄?是否把黄河余水分解、沉淀、利用,这样黄河既不断流、不淤积,又能为运河提供复航水源!”专家庞双芹的新思路引起了大家的思考。省水文局研究员商广宇则提出,要恢复并保持天然地下水位,是运河复航的必要条件。

专家学者的发言和论文引起了大家的讨论和思考,专家们纷纷表示,希望山东省及相关省份能加快运河复航,唤醒这条沉睡在华北大地的黄金河道,通力打造沟通南北的经济文化带。

文旅融合 创新发展模式

今年以来,“文旅融合”变身为一个热词,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大运河是‘活’着的博物馆,是‘活’的运河。”山东交通学院任威说,可以探索多城联动的运河内河游轮“慢游”模式,发展全河道游船旅游项目。

文旅融合分论坛上,诸位专家站在各自角度,畅谈文化旅游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

而专家柳邦坤、李蕊则以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为例,对运河特色小镇文旅产业发展进行了探析,提出发展创意性营销、市场化运作、体验式互动、小城镇联动等模式。

古贝春集团有限公司参会代表李宽云,讲述了公司与大运河互相借力、共生共荣的故事。他呼吁:“大运河的复兴与繁荣是一项国家工程,也是一项全民工程。企业应该积极响应政府部门的响应,参与到运河建设中来,成为运河建设的一部分。”

文化遗产 护“有形”传“无形”

“运河文化遗产内容丰富,既包括河道、闸坝、堤防、城镇等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又包括文学、戏剧、民俗等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运河经济文化研究中心理论部主任李金陵表示。

遗产分论坛上,专家学者以运河遗产为主题,就运河田野调查、社会调查、文献考证、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运河文明与法治、运河城市与码头研究、运河古镇建设等展开讨论。

当前大运河保护、传承和利用面临着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的挑战,大家纷纷倡议,要树立运河整体保护理念,切实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等工作。同时,要促进立法保护,统筹考虑文物保护、文化传承、水利建设、旅游开发等各项工作,做到在保护中加强利用,在利用中促进保护。

新闻推荐

东昌府区顺利完成学校环境危害因素监测工作段杨 陈清雨

东昌府讯按照《关于做好东昌府区2019年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工作的通知》要求,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区疾...

聊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聊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