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上了网,产值翻几番

农村大众报 2019-04-25 16:01 大字

如今,淘宝网店“轩宁葫芦”已经是两个“皇冠”的五年老店,网店封面的一款摆件文玩葫芦销量就在今年四月初突破了1000单。而这家老店的店主正是34岁的郝春侠。

聊城市东昌府区堂邑镇路庄村,葫芦成了这个2400多人村庄的象征。有着“中国葫芦第一村”美誉的路庄村经营葫芦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而大规模种植葫芦也有二三十年的时间。

其实,郝春侠自己家也种了5亩葫芦,单单靠着卖地里的葫芦,他也能亩入万元。然而,每年四五万元的收入可不能把在外打工的郝春侠吸引回家。“5年前,我一直在外地开大车,看到家里的葫芦产业越做越大,我忍不住就回来了。”郝春侠说,他回来不是为了单纯地种葫芦,而是为了在网上卖葫芦。

原来,在路庄村有95%以上的村民种葫芦,还有七成的村民搞起了烙画葫芦等葫芦加工业。村民孙玉亮就种了10多亩葫芦,光靠卖葫芦一年也有十多万元的收入。不过,如今孙玉亮买了几台工艺葫芦加工设备,跨进了葫芦加工行业,自家的葫芦自然也成了工厂的原材料。“搞葫芦加工,能多挣几倍的钱。”孙玉亮说,现在他地里的葫芦每年能挣二三十万元的利润。

其实,刚开始回家的时候,郝春侠最先接触的也是葫芦种植和加工业。不过作为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把家乡的葫芦搬上网才是他的愿望。“葫芦的种植和加工已经成型了,然而当时葫芦销售还是多针对线下,线上相对空白。”郝春侠说,年轻的消费者多在线上,路庄村葫芦的未来也在网上。

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如今郝春侠的网店渐有起色。“现在每天能走30多件货。”郝春侠说,刚开始他和妻子两人忙活,现在又雇了家里的婶子来帮忙拣货、发货。

如今,在路庄村,像郝春侠一样的年轻人大多留在了村里捣鼓“葫芦”,而且还成了推动葫芦上网的主力军。村民于华田就是其中一位。“素葫芦直接包装好就能发货,小的一个三四十块钱,个大形好的能卖到四五百块钱。”于华田的淘宝网店一天的成交额多在3000—4000元之间,旺季日销售额偶尔能突破万元。

其实,除了淘宝网站,路庄葫芦还走上了天猫、京东、快手等电商和直播平台。“现在全村有300多户都搞了电商,其中九成都是年轻人。”郝春侠说,“葫芦上网大大增加了路庄葫芦的产值,去年,光我在网上的销售额就200多万元。”

据了解,目前路庄村以村里的千亩葫芦种植基地为中心,辐射了周边20多个村庄,种植总面积达到了3000多亩;村里有葫芦加工作坊200多个;路庄葫芦占据全国葫芦产销量的80%,年产值达3亿元,路庄村也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葫芦产品集散地。另外,在路庄村葫芦产业的带动下,周边村庄的1000多名村民,跟着享了“福禄命”,发了“葫芦财”。

新闻推荐

解放思想 争创一流 良法善治,提升群众满意度 写在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之际

□本报记者夏旭光本报通讯员杨光4月23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表彰大会上,市公安局交警支队...

聊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聊城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