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始也简 其毕也巨 与聊城义工联会长邓学诗一席谈

聊城日报 2018-11-27 11:33 大字

《庄子·人世间》有言,“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巨”。指某一事物在开始时并不起眼,但经过发展会带来巨大的变化,促进社会进步。

从诞生到发展,由发展到遭受挫折,由从挫折中奋起再到发展壮大,聊城义工联已走过了11年。回顾11年公益之路,义工联会长邓学诗不无感慨,他用上面这句话作出总结。

□本报记者 朱海波

从声势浩大到举步维艰

邓学诗给记者介绍了一组数字:11、600、2700、80000。他说,11年来,举行了600余次公益活动,由开始的十几人发展到现在2700余人,公益时长80000小时。这组数字成了聊城义工的“画像”。

2007年,聊城没有一家义工组织,邓学诗得知这一消息,和几位志同道合的伙伴一商量,便在当年6月16日在五星广场举行了成立仪式。从那天起,聊城多了一群身穿红色马甲的人。平时他们分布于各自的工作岗位,每到周末,他们按照计划走进福利院、贫困家庭,向社会奉献爱心,成为聊城一道暖心的风景。

这种盛况持续到2012年,便急转直下,走向了“冰点”。邓学诗举例说,刚成立时,一搞活动,参与者多达数百人,到了2011年,义工仅有八九个人,连当初的发起人,有的也背着铺盖卷走人了,满腔热情被泼了一盆冷水。缘何如此?邓学诗陷入了深思和苦恼中,但长期没有答案。

现在,邓学诗的答案逐渐清晰起来:一是迟迟没有注册成功,没有合法身份;二是活动经费完全靠义工捐助,大家出力又出钱,不是长久之道;三是活动没章法,重复性、低效率的太多,浪费了大家的爱心。当然,这些感悟是在经历了几年挫折后才得到的,尽管晚些,但对义工联今天的发展仍有裨益。

否定之否定

在邓学诗眼中,问题恰好是促进发展的催化剂。

11月25日,“7元爱心水饺”项目走进城区5家福利院。该项目是首届“慈山东·益齐鲁”公益项目大赛入围项目,参与人员达243人,其中有义工联会员,也有其他爱心团队和公益组织成员,为718名老人、132名孩子包水饺约17000个。

为什么盛景重来?因为邓学诗对前期的问题进行了解困,使义工联经过否定之否定,达到新的发展高度。

一是成功注册。2012年7月,聊城义工联在东昌府区民政局注册,一举解决了身份问题。开始时的注册难,是因为国家缺少相应的具体政策,所以,当时的大多数义工组织只是活动搞起来了,但身份没解决。到2012年,国家出台了相应的管理规定,所以注册得以顺利进行。邓学诗说,这表明我们国家对义工组织的重视,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二是解决了经费难题。曾经,义工联靠义工的捐助来维持,但这不可能长期维持,要着眼长远,就必须强化“造血”功能。2017年,义工联成立德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2018年又成立聊城环保志愿者协会,把义工转化为社工,把活动转化为项目,走开了与商家合作、大企业捐赠、政府购买服务的路子,一举解决困扰多年的经费难题,比如爱心水饺项目,以前要靠义工捐款,现在则不必,他们只需拿出时间来就够了。

三是从打补丁式的活动走向更加专业化、项目化。2012年后,义工联的活动由重数量完成了向重质量、重效果的转变,通过精心筛选活动,达到最大化的服务效果。2013年和2015年,率先在聊城市开展国内50余城市同步的“户外清洁日”和“全民健步行”活动,倡导绿色出行、全民健身理念;2016年5月,与省内10家公益组织联合济南绿行齐鲁共同成立了山东护水网络,号召大家共同保护家乡的水域;2015年12月,发起“牵手夕阳红、温暖老人心”活动,经过十几期的探索,成功转化为“7元爱心水饺”项目,被多个组织复制;2017年2月正式运行“每时美课”4点半小课堂,解决了上班族无法按时接送孩子的需求。

打铁必须自身硬

社会公益组织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晴雨表,其发展壮大,一是国家政策的倡导,二是社会需求的加大,故近几年来,聊城的社会公益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

聊城义工联成立时间早,而且人数多,但在邓学诗看来,要把这支爱心队伍打造成服务社会的铁军,恰恰不能靠数量,而要靠过硬的素质。打铁必须自身硬,如何锻造好、使用好、带好这支队伍,他做了一些探索:

——严格的进退出机制:按照章程和志愿者条例,制度了严格而又规范化、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按照公益活动的需要在会员群公开公益岗位,让有能力和意愿的会员主动认领,活动统一在“志愿者打卡器”APP记录时间,根据参加时长确定评优考核,授予1-5星级义工称号,一年未参与者视为自动退出或者给予劝退等等。

——严密的培训制度:每季度召开常务理事会议,按照议事规则及时解决本季度出现的问题,并让外出参加学习的会员分享学习经验,保证把学习的先进经验首先让管理团队掌握,每年最少安排一次正式会员全体培训,由组织骨干或者外聘专家进行讲座。

——公开透明的财务管理:对内实行账目月结,每季度在常务理事会公开,每年把账目交给专业的财务事务所进行审计,并在微信公众号、网站等对社会公开,接受义工和社会的检验。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邓学诗说,义工联是聊城沃土上开出的鲜花,它永远扎根聊城、属于聊城、奉献聊城,永远是聊城发展的亲历者、见证者、推动者。

新闻推荐

给他人以生的希望 记东昌府区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刘博

省红十字会事业发展部部长王永君向刘博颁发荣誉证书□文/图本报记者林金彦本报通讯员裴崇旭日前,32岁的聊城五中教师刘博...

聊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聊城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