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机器人“现身”鲁西骨科医院

聊城日报 2018-10-12 09:27 大字

一名患者在利用康复机器人进行康复锻炼。

本报讯 近日,央视热播的大型都市情感剧《回家的路有多远》获收视与口碑的双丰收,该剧第20集中,一段患者使用下肢康复机器人做训练的视频在朋友圈热传,备受关注。最近,4台先进的人工智能康复机器人“现身”鲁西骨科医院,目前正为聊城市广大患者的健康“效劳”。

10月9日,记者从鲁西骨科医院了解到,4台康复机器人分别为“A1”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A2”上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A3”步态训练与评估系统、“A4”手功能训练与评估系统,该院同时引进4台先进的康复机器人,这在晋冀鲁豫华北地区综合康复专科医院中属于独家。

据鲁西康复医院康复治疗部副主任赵胜介绍,“A1”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具有三大特点,首先是介入复健时间较早,只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即可,适合大手术后患者进行复健;第二,可以模拟人的步态训练,复健患者在机器人的带动下,可进行主动、被动和抗阻模式的康复训练;第三,具备一体化评估功能,通过蓝牙技术采集和发送肌电指数,对肌肉活动提供定量分析,并在康复过程中进行监控。“使用机器人康复,让我重新体验到了正常走路的感觉,真的非常开心。”接受康复训练的李先生高兴地表示。

“A2”上肢智能反馈系统具有一维、二维、三维训练模式,可实现实时视觉、语音反馈,全程自动记录训练信息,智能识别左右手训练,可选择某一关节或多个关节复合训练。系统可评估每个关节活动度与握力;可减少肢体负重进行训练,让患者更方便地运动并改善其残余的神经肌肉支配能力。A2的主要适用人群是脑血管疾病、严重脑外损伤或其他的神经系统疾病造成上肢功能障碍及手术后恢复上肢功能的患者。比如脑卒中患者,以及脑外伤、颈髓损伤、认知障碍、老年痴呆、帕金森症、脑瘫、大脑发育迟缓等各种因素引起的上肢运动障碍或者认知障碍患者。

鲁西康复医院副院长徐敏介绍,以往上肢不能动的脑卒中病人,多依赖治疗师进行被动康复训练,这种训练只能训练上肢功能,患者的认知能力没有参与进来,加上训练方法单一枯燥,患者经常半途而废,影响整体功能的恢复。上肢康复机器人则是将上肢训练和认知训练结合起来,屏幕上会出现10多种不同的场景,患者像打游戏一般,通过机器人手臂去抓握物品,从而达到康复训练目标。

“A3”步态训练与评估系统,是一种创新、强大的机器人辅助型步行训练系统。它基于神经系统重塑理论,通过重复不断的训练来刺激患者脑功能重塑,从而帮助其重新获得已丧失的正确运动模式。主要适用人群为中风、多发性硬化症、脑瘫、帕金森、脊髓损伤患者等。

“A4”手功能训练与评估系统,可以让患者在计算机虚拟环境中,完成手指与手腕的康复训练。适用症为脑瘫、脑损伤、脊椎损伤、肌肉萎缩、外周神经损伤、神经功能障碍、帕金森综合症(PD)、多发性硬化病(MS)、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症、发育性运动协调障碍、手术后手部功能恢复、整形术后的手部功能恢复等。□记者 林 晨通讯员 朱荣华

新闻推荐

区审计局邀请念以新作事迹报告张珊 李源

东昌府讯国庆前夕,区审计局邀请区人民检察院白云热线办公室主任念以新为全体党员干部、职工作了题为《心中有党梦想成...

聊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聊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