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着力扩宽农业农村增收渠道 助力乡村振兴“掘金路”

聊城日报 2018-09-13 10:59 大字

截止目前,开发区原有17个省定贫困村共建立21处扶贫开发示范基地,其中14个种植基地、2个光伏基地、1个养殖基地,共流转土地3800余亩。扶贫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管理模式,村委会以基地管理入股,年底参与合作社分红,分红收益作为村集体收入,共吸纳了贫困村236名贫困人口务工,辐射带动周边59个插花村贫困户务工,年人均土地流转收入2128元,年人均务工收入约6000元左右。

开发区讯 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过程中,开发区坚持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不断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扩宽农业农村增收渠道,实现一大批集体经济空壳村“脱贫摘帽”。

日前,笔者来到开发区北城街道李楼村,看到村内道路干净整洁、绿树成荫。千余亩构树产业园里,绿意盎然,蔚为壮观,一派美丽乡村繁荣振兴发展的景象。而就在两年前,李楼村还是个村民收入来源单一,村集体经济为零的空壳村。“原来的时候,我听村民说是村里都是土堆,地偏碱,后来用黄河水不停的灌溉,碱就压下去了。但是土地不属于非常肥沃的土地。主要是种植小麦和玉米,没有别的收入。”市委办公室驻李楼村“第一书记”王向涛说。

土地贫瘠、地处偏远,村民思想保守。李楼村想要振兴发展,就必须摆脱传统发展的模式。为此,开发区深入调研、多方考察,决定利用李楼村地多人少的特点,通过吸引企业流转土地,打造杂交构树产业园的方式,破解李楼村发展瓶颈。“这个地方地多。人均二亩地。二亩在聊城这个地方就相当于比较多的了。再加上后来原来的土堆,挖土,盖房子都平成土地了,有可能老百姓达到了2亩半了。”王向涛说。

抓住土地这一宝贵资源,开发区通过招商引资,以每亩1650元一年的土地流转价格,先期共流转804亩土地打造了全市规模最大的杂交构树种植产业园,主要发展种植杂交构树,进行构树饲料深加工,然后利用生产的饲料养殖肉牛,最终形成餐饮、观光旅游一体的产业综合体。同时,招聘流转土地的部分村民在产业园打工,参与杂交构树育苗、种植、管理等工作,多渠道为村民增加收入。

“2015年国务院提出一个‘以树代粮\’的项目,这个树就是构树。这个以前的咱们当地一些构树不适合给这些个牲畜直接食用。所以就是经过太空育种之后,一个是蛋白质含量高,再一个就是耐贫瘠,也就是不用上肥料,不用打化肥,产量还高。”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袁余成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而对像李楼村这样的村庄来说,增收则是“生命线”。眼下,在开发区,越来越多的村庄一举摆脱传统的农耕模式,不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壮大集体经济,真正实现农户增收和农业产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截止目前,开发区原有17个省定贫困村共建立21处扶贫开发示范基地,其中14个种植基地、2个光伏基地、1个养殖基地,共流转土地3800余亩。扶贫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管理模式,村委会以基地管理入股,年底参与合作社分红,分红收益作为村集体收入,共吸纳了贫困村236名贫困人口务工,辐射带动周边59个插花村贫困户务工,年人均土地流转收入2128元,年人均务工收入约6000元左右。□王小涵

新闻推荐

部分驻鲁全国人大代表来东昌府区进行专题调研 朱加云王振江陪同裴崇旭

东昌府讯9月12日,部分驻鲁全国人大代表来我区调研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情况。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加云,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聊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聊城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