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为基构筑区域医疗高地 聊城市人民医院人才引进与培养模式探析

聊城日报 2018-08-10 10:26 大字

韩发彬在实验室进行业务指导 □薛蓓蓓

编者按

人才是稀缺资源。

求贤若渴的市人民医院一直以来深谙人才之重。市委书记徐景颜在全市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会议上,对市人民医院招才引智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一家市级医院,对人才的吸引力可谓是“先天不足”。不过令人惊喜的是,市人民医院却汇聚了大批的高层次人才:先后聘任60余名国外、国内专家担任名誉院长、医院顾问、客座教授、科研平台负责人,对需要提升的科室和专业,直接聘任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学科和学术带头人;拥有国家级、省级重点学科、临床重点专科36个,高级专业技术人员840余人,博士380余人,硕士1200余人。经过多年的累积,市人民医院发展成为山东西部地区最大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成为首批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成为远近闻名、备受百姓推崇的一方权威医院。

该院是如何吸引到如许多优秀人才汇聚此地?医院如此众多的高端人才是怎样培养出来的?带着疑问,记者走进市人民医院,一探其优秀的人才引进、培养的理念与模式,解开其以人才为引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密码”,以期对聊城市招才引智工作有所裨益,给更多行业和领域以启示,推动聊城市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赵宏磊 薛蓓蓓

7月18日,东昌路如往常一样人流如织。

在市人民医院内一栋安静的老式四层楼房,与外面的喧嚣热闹形成鲜明对比。数年来,国际干细胞研究专家、加拿大籍医学专家韩发彬和他的团队,就是在这里将聊城的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推向了国内领先水平。“我和聊城一见如故,这里是我梦想实现的地方。”韩发彬与聊城结缘于2010年,当时省里举办第六届海外高端人才交流会,求贤若渴的市人民医院以真诚的态度打动了他。有很多选择的韩发彬,最终选择聊城作为自己医学梦想生根的地方。

这是市人民医院坚持“人才强院、科技兴院”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市人民医院走出一条招智引智与培育人才相结合的道路,成为山东省首批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之一,形成了经济欠发达市级医院高层次人才聚集的“聊医现象”!

“不求我有,但求我用”——开放视野引进高端人才

2018年7月9日,市人民医院与美国密苏里大学神经科教授安南签订了高端外国专家合作协议。“不求我有,但求我用”的人才观,让世界各地的高层次人才汇聚在市人民医院: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在美国诺华制药公司等工作21年的研究员韩军博士,在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卫生研究院、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工作14年的韩发彬教授,在荷兰乌德勒支大学医学中心工作22年的研究员吴亚平,在美国、瑞士、德国等国家工作23年的瑞士斯福瑞制药集团副总裁王正平,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医学院和休斯敦肿瘤中心工作12年的刘培漫……“我们作为市级医院,不可能将其他单位高层次的人才都引进‘据为己有\’。为此,我们树立和落实‘不为我有,但为我用\’的人才观,多形式引进和使用人才,‘请进来\’为我所用。”市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马胜军介绍,该院坚持以开放的视野引进人才,先后引进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等外籍专家学者8名,全职从事科技创新与临床研究工作;柔性引进外籍专家35名,共同建立了联合实验室、临床会诊平台,大大推动了医院临床研究工作。

引得来,更要留得住。不少海外高端人才在一家单位工作时间不久,就会因为各种原因选择离开。为留住人才在聊城工作,市医院为引进的高层次学科带头人购买住房、安排周转房,给予10万元的生活补助费,给予30万元科研启动资金,优先聘任高级技术职称,协助安排配偶工作及子女入托、上学。同时,积极为他们申报省高层次人才“服务绿卡”,享受科研课题申报与经费支持、交通出行、银行贷款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解除了人才在工作、生活上的后顾之忧。韩发彬教授在聊城一呆就是8年,他动情地说:“聊城人的真诚与重视感动了我,医院给我提供了很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仅2014年和2015年,医院就获得省级科研奖励48项,其中国家宋庆龄儿科医学奖填补了省内空白;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博士后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等省级以上科研课题112项,承担课题和获奖数量居省内第四位……高端人才的“强力引擎”,带动了医院整体医疗、教学、科研水平全面提高!(下转A8版)

新闻推荐

聊城市激励贫困人员创新创业

本报讯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聊城市始终坚持“政府+企业+贫困户”的帮扶模式,对需要帮扶的贫困人员因地制宜,因人施策,针对性培训...

聊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聊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