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屯村的幸福密码

聊城日报 2018-06-25 15:59 大字

□本报记者 尹腾淑本报通讯员 胡同洋

初夏的清晨,凉风习习,沁人心脾。6月20日,记者走进东昌府区梁水镇许屯村,听这里的村民讲述他们在聊城农商银行的支持下建起蔬菜大棚,获取致富密码的幸福故事。“这是我今天刚摘的黄瓜,一会儿就送到村里的交易市场上去卖。”在义德鑫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里,村民许之平告诉记者。“这可多亏了咱聊城农商行,简化了贷款流程,支持我们建起新型的冬暖式蔬菜大棚,一年能有六七万元的收益。”刚从大棚里出来的他,擦着脸上的汗珠,衣服也已经被打湿了,丰收的喜悦却掩不住。

转变思想,村民扔掉心理包袱

“我们村是一个传统的蔬菜种植村,有着20多年的种植蔬菜的历史。”许屯村村党支部书记韩美军向记者介绍,“以前村民们种蔬菜,都是搭个简易的大棚,那种旧式的大棚采光和保温效果都比较差,风险大,效益也不高。”

一方面想要改变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另一方面却又缺少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所需要的充足的资金支持,许庄村的村民们陷入了困境。聊城农商银行梁水镇支行的工作人员在了解到许庄村的发展困境后,迅速开展深入调查研究,决定全力支持村民,简化贷款流程,帮助村民建新型冬暖式大棚,发展高效高产现代种植业。

“农民的钱袋鼓起来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聊城农商银行行长梁晓冬告诉记者,“在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后,我们发现村民们不是不想改,是不敢改。”作为有担当的农村金融机构,聊城农商银行确立了推进农村产业机构调整、走质量效益型的内涵式发展之路的工作思路,并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按照“一村一策,一村一方案”的工作方式,有效引导农户发展新型种植养殖业,全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帮助农民发家致富。

有了充足的资金支持,许屯村的村民们便纷纷扔掉了心理包袱,卯足劲干了起来。现在新建起的冬暖式大棚宽度由原来的7米宽变成现在的14米宽,种植面积是原来的两倍多,棚体高5米,农户可以充分利用棚体的高度种植多种蔬菜,搞多样化种植,增加收入。

绿色发展,品牌蔬菜更有竞争力

“你瞧,我们这里的黄瓜都是销往上海的。这些黄瓜都是套袋生长的,不仅可以避免害虫叮咬,防止病菌浸染,而且瓜条顺直美观、粗细均匀,生长速度也快,价格自然也比一般的黄瓜高不少。别家的黄瓜论斤卖,我们的黄瓜可都是论根卖。”韩美军开心地告诉记者。

“发展现代农业,就要坚持绿色发展、生态发展,这些都离不开管理和技术的保障。新型的大棚建起来了,管理和技术也要随之跟上。”梁晓冬说道,“从建棚之初,我们便鼓励村民们走出去,去先进的地方学习管理经验和技术,做自己的蔬菜品牌,坚持发展绿色农业、高效农业。”从2013年起,在村委会的引导下,采取自愿的方式,许屯村的部分村民们联合组建了义德鑫专业种植合作社,形成了“自主经营、民主管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经营共同体,主要种植黄瓜,并注册了“鲁西小青龙”品牌。为确保黄瓜质量,许屯村不断加强大棚管理,通过与农户签订协议的方式,禁止打农药,确保黄瓜质量,努力做好绿色品牌。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如今,许屯村新型冬暖式大棚里种植的黄瓜已经获得了“聊·胜一筹!”品牌商标标识使用权,并与上海万达超市签订了购销合同。目前,许屯村的“鲁西小青龙”黄瓜在上海大型超市按根卖,成为了蔬菜中的“高富帅”。许屯村还将举办黄瓜节,吸引更多的商户,让许屯村的蔬菜品牌打响全国、走向世界。“这些年来,在聊城农商银行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村蔬菜种植实现了产业化,自家的品牌走进了大城市,农民的钱袋子也鼓了起来,老百姓们越来越有信心、有底气了。”谈到未来,韩美军信心满满、踌躇满志,“下一步,我们打算去台湾学习一下先进的育苗技术,发展自己的育苗基地,探索发展全产业链模式,相信我们的路会越走越宽的。”

新闻推荐

聊城大学今年将招650名公费师范生

聊城大学坐落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山东省聊城市,是山东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拥有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具有推荐优秀应届...

聊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聊城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