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以文化自信推进经济文化强区建设李艳丽

东昌时讯 2018-02-05 07:51 大字

区文广新局  李艳丽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双效统一”既是保证文化领域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石,也是激发文化市场活力、繁荣文化生态的前提。2018年,区文广新局将在政府引导和市场主体的双向合力下,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推进经济文化强区建设。

一、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附加值

(一)壮大以葫芦为主题的福禄文化产业。发挥“东昌葫芦”的品牌优势,继续做大做强葫芦产业。一是举办第十二届葫芦文化艺术节,提高市场化运作水平,吸引更多的葫芦产业客商参与其中,推动葫芦产业发展,促进新旧动能转换。二是做大做强葫芦工艺品及衍生品的产销。依托我区葫芦种植、加工的优势,总结堂邑镇”淘宝村”的经验和不足,做好葫芦产业与互联网、电商结合,对接线下营销,进行线上线下的全面合作。

(二)加强引导中华葫芦大观园项目中的文化建设,为西部新城建设注入文化力量。中华葫芦大观园项目拟建于聊城市东昌府区堂邑镇,由山东卓亚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规划总占地52.8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7.5亿元人民币,项目总建设期5年,共分三期建设。

(三)促进“文化+旅游”的产业融合发展。以运河文化为主题,依托我区运河沿线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开展集革命教育、休闲观光、民俗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生态游。

(四)借助外部平台,提升文化产业知名度。一是借助山东省“文惠购”平台,举办第二届东昌府区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二是选取极具东昌府文化特色、遗产价值和市场转化潜力的文化产品,积极参加2018年山东省第六届文化产业博览会等国内知名会展,促进我区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扩大东昌府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做好“非遗”工作,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一)我区“非遗”的优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结晶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东昌府区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尤其是在明清两代,得益于京杭大运河的漕运,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达400年之久,被益为“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江北一都会”,成为运河九大商埠之一。正是这样的人文和历史背景造就了丰富的东昌文化,使东昌府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极为丰富。

区文广新局按照省、市上级单位以及区委、区政府工作安排,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列入近几年来的重点工作,按照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为工作方针,制定了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政策,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保护工作中。目前,东昌府区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项:东昌葫芦雕刻技艺、东昌府木版年画;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9项:魏氏熏鸡制作技艺、山东八角鼓、牛筋腰带制作技艺、义安成鲁菜高氏烹饪技艺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陈氏太极拳等31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2项,在众多的项目中产生了11名省级传承人,60余名市级传承人。目前,汇集普查成果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数据库、档案资料室;成立了葫芦和木版年画博物馆,成立了山东第一家义安成运河文化饮食博物馆和省内最大的非遗校园传习基地。

近几年,东昌府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内容全面,影响深远,普查所取得丰硕成果体现为“七个一”:一是一批项目得到挖掘;二是一批艺人得到关注;三是一批档案得到建立;四是一批项目保护取得了丰硕成果;五是一支队伍得到锻炼;六是一个共识得到增强;七是一批展馆成立展示。近年来还举办了很多非遗活动,例如葫芦艺术节已经举办了十一届,通过包括非遗进校园、进社区,建立非遗传习基地,举办非遗大讲堂等多种多样的活动,使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宣传,保护非遗、传承非遗、发展非遗已经深入人心,在我区群众思想认识上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非遗”工作思路:弘扬宣传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加强对非遗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宣传弘扬是方式,非遗是重点内容,区文广新局将按照党的十九大要求做好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做好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

(三)“非遗”工作打算及建议:做好我区“非遗”项目产业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方针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建议对我区非遗”项目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重视“非遗”项目规模集群化效应,规避零散、分散布局以及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在关于非遗创作、制作、生产、营销等一系列经营环节,其运作应该遵照从创作生产到市场营销的产业链的客观规律。对“非遗”项目的各个环节进行资源整合,努力营造经营、发展“非遗”项目产业化的平台。要把有市场潜力的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作为重点规划目标,建设一批“非遗”项目产业发展基地。

非遗文化产业与传统的商业营销有区别,不能单纯的以盈利为目,还更要兼顾非遗文化价值。非遗中包含着着东昌府区的文化基因与精神特质,其科学认识价值和历史传承价值是我们当地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气质情感等民族文化的本质和核心。当其转化为文化产品,必然能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最终走向“以文养文、以文兴文”的良性循环。因而,创办非遗文化产业,不能一刀切,要经过认真、科学地调查研究和论证后,才能走向市场化。

新闻推荐

书写寄语喜迎新年

1月13日,聊城大学社会实践小分队在火车站立起留言板,倡导大家写下新年愿望,祝愿家人幸福安康,友人万事如意,并送上福字和对联来祝福他们,希望愿望成真。...

聊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聊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