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得东风好行船 运河文化保护和利用的聊城实践之五
■本报记者 张目伦
今年出台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提出,整合大运河沿线8个省市文物和文化资源,按照“河为线、城为珠、珠串线、线带面”的思路优化总体功能布局,深入阐释大运河文化价值,大力弘扬大运河时代精神,加大管控保护力度,加强主题展示功能,促进文旅融合带动,提升传统利用水平,推进实施重点工程,着力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为新时代宣传中国形象、展示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的亮丽名片。
记者在实地探访中了解到,阳谷县测绘编制了《大运河阳谷段文物保护规划》《七级码头(古街)文物保护规划》,目前已上报待批。临清市则结合《大运河文旅融合发展规划》,提出“打造大运河文化带临清保护传承示范区”的构想,以此推动全省大运河文化公园建设。
● 构建以运河文化为核心的整体空间布局
大运河阳谷段和沿线重要节点都是大运河文化有机组成部分,如何构建以运河文化为核心的整体空间布局,阳谷有关部门一直在努力。依照运河沿线建设文化公园的指导意见,阳谷县申报了大运河会通河核心展示带、大运河会通河阳谷段梯级船闸保护与展示工程,现已获批准,正在编制工程方案。
阳谷县文化和旅游局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李苑峰介绍,阳谷县运河文化非遗传承基地项目位于张秋镇东部,西临运河,东至东街村东,南至金堤河,北至001乡道,规划占地面积约4公顷。项目将建设非遗博物馆,打造非遗一条街,其他配套工程包括建设非遗文化广场,成立阳谷县运河非遗保护传习所,建设非遗资源数据库与信息平台,打造非遗网络直播基地和非遗电商物流基地。
● 打造大运河文化带临清保护传承示范区
2021年6月,临清市运河文化旅游景区被列入国家AAA旅游景区名单。运河文化旅游景区包括舍利宝塔、运河钞关和鳌头矶,未来将持续提升硬件设施和软性服务。
临清中洲历史文化街区遗存积淀深厚,从商业、军事、宗教、民俗到漕运等,在街巷名称上都留下了历史的痕迹,特点鲜明。“十四五”时期,雄商高铁建设将基本完成,这给临清古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为此,临清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党史研究中心主任井扬建议,临清市应按照“生态博物馆”的理念,做好中洲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一方面,要维持并发挥使用功能,积极改善基础设施,提高街区内居民生活质量;另一方面,要注意保存历史遗存的原物,保护历史信息的真实载体。
井扬表示,古民居是临清运河文化的载体之一,这些文物遗迹因运河而生,具有鲜明的运河特色,也是临清在沿运河各城市间最具看点的地方。他认为,结合临清在明清史上的独特地位和古商城的遗存现状优势,在大运河文化带山东段建设中赋予其保护传承示范区的定位,推动临清文旅融合发展,将有助于国家大运河文化公园项目在山东的顺利实施。
● 运河文化保护利用要有科学的规划体系
12月9日,记者在阳谷县张秋镇上闸村看到,荆门上闸闸体全部用青石筑砌,石与石之间用燕尾生铁扣相连接,坚固异常。为方便村民来往,闸上建有简易的桥,设置了木质护栏。该村王玉岭老人说,闸上有好几个戏水兽“趴蝮”,其中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额头上刻有繁体的“兽”字,曾被盗走,后又追回。这些遗产都非常珍贵,希望有关部门能加强保护。
李苑峰表示,按照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要求,阳谷县聚焦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再现等5个关键领域,围绕大运河“馆”址”“园”“岸”“遗”“段”“品”“神”等主题,坚持保护优先、强化传承,文化引领、彰显特色,策划实施保护传承类和研究发掘类项目,推动环境配套工程类、文旅融合类和数字再现类项目建设,将县域内优秀的文旅项目纳入其中,丰富大运河阳谷段的文化内涵。
井扬认为,在运河文化保护和传承过程中,要对历史街区的城市肌理进行深入解读,以保护街道肌理中蕴含的珍贵历史信息。对构成街区外观形象的各个因素,包括房屋建筑、路面、河道、小桥、古树等,凡是历史上存在的,能反映当时历史特色的遗存,都应仔细研究鉴别,予以保护,使历史的风貌可以延续。对保存着历史风貌的建筑要按原样维修、整饰,对其中经过后人不恰当改动的部分应恢复原貌,包括构件已遭损害的和已遭改动的。
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郑民德表示,运河文化的挖掘与利用要有短期、中期、长期目标,形成科学、完善的规划体系,要在国家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宏观背景下,加大对运河文化研究的人才支持、资金支持、学术支持。此外,在保护好运河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还要建立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设立大运河专项基金,培育与扶持一批面临失传、陷入困境的非遗项目,使之重获新生。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曹天伟)近日召开的市政府常务会议上,审议研究了《关于加强文化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方案》。按照方案要求,聊城市将...
临清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清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