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上发电 板下种菜 看刘垓子镇农光互补的三赢之路

聊城日报 2021-09-18 10:36 大字

图一:利用农光互补种植模式,刘垓子镇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实现了一地多用

图二:尹庄村村民展示种植的辣椒

■文/图 本报记者 夏旭光

9月15日,在临清市刘垓子镇尹庄村,一排排蓝色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光伏板下,一片片绿油油的辣椒苗正蓬勃生长,几名村民熟练地打孔、定苗,勾勒出一道乡村振兴的亮丽风景线。

光伏农业——“新能源+新农业”,一个代表着绿色转型发展的方向,一个代表着国计民生的根基。光伏如何才能更好地与传统农业结合,推动农业发展?刘垓子镇通过推动农光互补项目,让工业光伏发电和农业大棚种植跨界融合的农光互补种植模式,实现了加速产业融合、促进农民就业、拉长农业产业链的三方面共赢,破解了实现光伏与农业更好结合的难题,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真正实现了立体布局、一地多用。

实现光伏与农业完美结合

随着省重点项目临清绿能新能源有限公司刘垓子镇70MW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的顺利推进,刘垓子镇结合项目实际情况,与润禾农业有限公司开展合作,提出了光伏场区特色农业种植的方案,在光伏场区发展以生姜、辣椒种植为主体的光伏农业项目,目前已完成5个村的蔬菜种植,实现了光伏场区和现代农业完美结合。

刘垓子镇光伏电站采用“农光互补”和“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模式建设,通过“一种资源,两种产业”集约发展模式,将农业种植生产与光伏发电有机结合,真正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光伏项目运行期间,年平均发电量8789.38万KWH,可实现销售收入3637.9万元,纳税约400万元,年可节约标煤27247.07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75711.7吨。其项目组建的现代农业产业公司,可实现农业年收入500万元以上。与过去传统模式相比,综合生产效率提高5倍—8倍、综合产值提高1倍左右、综合经济效益提高1.5倍以上。

解决农民家门口就业问题

“我从今年3月份就到这里干活了,离家近还能学到种植技术,感觉挺好。”正在光伏基地忙着定苗的村民罗大姐乐呵呵地说。

“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既实现了农业收益与能源发电双赢的利好局面,也为农民带去了经济收益。光伏与农业结合不仅仅是1+1的问题,更要做到1+1>2。刘垓子镇的光伏农业不仅实现了绿色光伏与传统农业的深度融合,更实现了光伏农业造福当地农民群众,为农民群众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培训机会。

光伏农业为当地农民带来了三项实实在在的好处:一是光伏农业流转土地收入,二是附近村民来项目基地务工,三是培训农民特色种植。

光伏农业项目自建成以来,共流转土地1400多亩(1亩约合666.7平方米),有效带动当地农业就业200人以上。为提高农民特色农作物种植水平,项目公司采取现场教学、个别指导等方式,先后培训农民工1200多人次,使当地部分农民基本掌握了新作物的种植管理技术,为后续开展新的作物种植、提高收入打下坚实基础。

拉长产业链条 提升竞争力

光伏板下种植的辣椒,年亩产值可达4000元到5000元,生姜年亩产值可达4万元到5万元。该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辣椒和生姜在种植时就已经和各大知名厂商、网商签订了长年供货合同。

“每亩地的流转费用是1200元,平时没事的时候,村民们来这里干活,每天还有80元收入,离家近、工资高,顾家赚钱两不误。而且种植都是订单生产,不愁销路。”刘垓子镇尹庄村村民戈庆立说。据了解,光伏农业项目公司与国内部分知名调味品厂家建立长期稳定供货关系;与部分外贸企业有合作关系,产品出口日本、韩国等国家;与京东签订战略合作文件,即将采取线上线下同步运营的模式,提高产品知名度,扩大市场影响,提高经济效益,带动农民共同致富。

新闻推荐

务实创新 特色鲜明 临清市康庄镇联校办学纪实

图一:康盛庄中心小学旱地冰球队参加全国赛并获亚军图二:临清羡林小学揭牌仪式■张英东临清市康庄镇,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故...

临清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清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