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代训助企稳岗“补底气” ◆全省1.7万家企业获补贴13.16亿元◆稳定企业职工128.27万人
□记者 张春晓 实习生 王萌 通讯员 范洪艳 报道
本报济南1月7日讯 企业利用自有场所、生产设备,组织职工边工作边进行生产技能培训,最高可申请200万元补贴——作为一项支持企业稳定岗位、吸纳就业的重要举措,“以工代训”补贴政策,不仅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更为企业补足了发展“底气”。记者今天从省人社厅了解到,从去年该政策实施至今,全省已发放以工代训补贴资金13.16亿元,惠及企业1.7万家,稳定企业职工128.27万人,有力促进了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位于临清市的中冶纸业银河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近3000名员工的外贸型造纸企业。受疫情影响,2020年前两季度,公司营业额大幅下降,最高月份下降了63%左右。“根据前期以工代训政策对困难企业的认定要求,企业当月营业收入较2019年平均值下降70%才能申请,我们不符合条件被挡在了门外。”该公司人力资源部培训主办张月峰介绍说,2020年10月底,省里加大以工代训补贴力度,将标准降低为1-5月份的营收比2019年平均值下降50%、6-12月份下降20%,同时将外贸型大型企业最高补贴额由50万元直接提高到200万元,企业因此受益。“人社局工作人员主动上门服务,2020年11月底,我们顶额领到了200万元的以工代训补贴,缓解了企业负担。”张月峰说。
通过政策受益的,还有大量中小微企业。“7月底我们已经领到10万元以工代训补贴了,没想到,后来省人社厅提高了中小微企业领取补贴上限,最高可领取30万元,最终一共领到了28.5万元的补贴。”泰安市泰山封禅大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王端增感激地说,受疫情影响,2020年公司一直未能开张,运转困难,这笔资金帮助企业渡过了难关。
将所有中小微企业以及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外贸、住宿餐饮、文化旅游、交通运输和批发零售行业大型企业,均纳入以工代训补贴范围;对以工代训困难企业补贴标准分项目、分阶段进行调整,避免“一刀切”,更加贴合企业经营状况实际……扩大政策“受益面”,降低认定“高门槛”,延长政策“受理期”,提高补贴“上限额”,这是山东开展以工代训的四大特点。加大力度释放政策红利,自2020年10月政策优化调整以来,全省以工代训补贴申领企业增加8743家,支出资金增加7.96亿元,支持企业稳岗扩岗人数62.37万人。
好政策能否快速畅通落地,直接关系企业的获得感。为此,山东人社部门通过大力推进全程网办,开发全省统一的“以工代训”补贴申领系统,探索建立信用承诺+容缺办理服务机制等创新举措,有效解决补贴申领难、申领慢、来回跑、多头跑等问题,让政策落实跑出“加速度”。华勤橡胶工业集团倍耐力轮胎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从申请到资金拨付到位,整个过程仅用了5天时间,以工代训补贴真正给企业送来了“及时雨”。
新闻推荐
本报讯(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向阳通讯员李金星)为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积极营造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展示青年教师朝气...
临清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清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