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外中小学生课外阅读说起
□王国宾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曹文轩曾说,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改变人生的厚度;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改变人生的终点。一份海外媒体发布的读书报告称,全世界平均每年每人读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人,为65本,美国人是21本,而中国人则不到3本。
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智则中国智。针对我国目前的阅读现状,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笔者认为,应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书目选择,综观我国小学生课外阅读,除了规定的《三字经》《千字文》等传统国学经典书单,以及《十万个为什么》《安徒生童话》、各种作文选等老旧图书外,还需引导学生多关注人物传记、自然科学、最新科普读物等方面的书籍。
其次,课堂阅读应注重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分阶段,分层次展开。比如一到三年级应以看图识字为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随着学生词汇量的增加逐渐过渡到高年级的深层阅读,适当加大阅读的难度和深度,提高学生阅读文本的理解力、感悟力和审美情趣。
另外,为避免课外阅读流于形式,应加强评价和反馈机制,促使课外阅读课内化,通过家长签字、教师检查、课内评比、多渠道督促最终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不同的教育理念和不同的教育方式造就了不同的教育效果,犹太人的治学严谨,英国人的绅士风度,美国人崇尚自由民主的包容心态和他们各自的读书习惯不无关系。在东西方文化交融碰撞的今天,我们既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修身”,又要汲取最新的科学知识“长技”,从传统的知识本位,到开放性的以学生为主体,再到真正的以儿童为中心,凸现自由、自主、自我学习,体验学习,活动化学习,个性化学习,课外阅读真正负载的其实是深厚的课程文化价值。(作者系临清市实验中学校长)
新闻推荐
近日,笔者走进临清市先锋路街道泰诺食品有限公司,看到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而谁能想到,去年...
临清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清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