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岁高龄整理近3万字学习笔记想让年轻人看懂京剧 “老戏迷”臧全禄

黄海晨报 2020-10-26 09:52 大字

全媒体记者王娟

“老戏迷”臧全禄几乎没有在舞台上开过嗓,在他的记忆中只登过两次台,担任的还都是群演角色。

“老天爷没赏饭吃,嗓子不行。”

臧全禄这样为自己界定,但是不开嗓不登台,不等于不能热爱京剧,听戏、看戏、研究戏,他将这个爱好保持了70多年。到了现在,89岁的臧全禄只要听见鼓声、京胡声就感觉全身都有劲了。今年8月,他将积攒了30年的京剧剪报、照片资料等集结成册,还整理了近3万字的学习笔记,想作为一块“敲门砖”,帮助年轻人看懂京剧。

家里有个宝贝臧老“宝贝”了30年

臧老手中有个宝贝,在家里享受着“文物”级别待遇,高高地放在卧室的高低柜上,这个宝贝他“宝贝”了30年。“现在可是买不到了,成绝版了。”采访当天,臧老小心翼翼地抱下来一个盒子,上面用繁体字写着“中国京剧有声大考”。打开盒子是一本泛黄的古装书和码得整整齐齐的30盘磁带。“从‘谭派’老生创始人谭鑫培到‘四大须生’‘四大名旦’等120位京剧艺术家的280段原声音频都在这里,我用坏了两个录音机。”老人伸出两个手指坚定地晃了晃。

据臧老回忆,1991年退休前,儿子投其所好,也为了让他适应晚年生活,出差时特意从北京花300元买回来的。

退休后,这30盘京剧磁带开启了臧老的老年生活。

1993年,臧老正式从岗位离休。爱京剧爱了一辈子的他,一头扎在了里边,每天选几个唱段听,填满了闲下来的时光。

如果说以前在京剧这门艺术里算是门外汉,那么退休后的他则慢慢入门了。“都是王瑶卿的传人,四大名旦的唱腔差别究竟在哪?”“这段表演梅兰芳用的是哪种指法?”“这种圆润的唱腔是怎么发出来的?喉部还是丹田?”

臧老边听边琢磨着。不知不觉中,听坏了两个收音机。“不敢再听了,怕磁带也坏了。”臧老把磁带收藏起来了,连带着录音机也成了重点保护对象,放到高低柜的最里边。“这东西以后不好买了。”他感慨道。

宝贝收藏起来,京剧还得听。

2000年后,电脑普及,臧老在朋友的帮助下从“中国京剧艺术网”上下载了2000多首名家选段保存到MP3里,后来又刻录到卡里,随身携带一个小播放机走到哪听到哪,断断续续地听到了现在。

臧老还是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的忠实观众,每天当京剧的画面一出现,唱腔一传过来,他的眉头立马舒展开。“鼓点一敲、京胡一响,精神头就来了。”

不但听戏、看戏,臧老还研究戏。《中国京剧》《京剧老照片》《京剧知识》《脸谱》《戏剧大观》等10多种期刊书籍堆积在案几上。每天他会手拿放大镜一个字一个字地认真拜读。

今年8月份,臧老将自己从书刊杂志上抄录及报纸新闻剪报的200多张京剧名家、行当、行头、脸谱、道具等照片分门别类集结成册,这些也是退休30年来,他一幅幅积攒下来的。

虽然热爱京剧,但是臧老很少在公开场合开嗓。老伙计们也多次邀请他加入小区的“小票房”(这里指票友聚会练习的队伍),但是他都一一谢绝了,更多的时候是去听老伙计们唱。“老天爷没有赏饭吃,嗓子不行。”但是,在家里兴起的时候,臧老还是会情不自禁地哼上两嗓子。

与戏结缘从村头的戏班子“唱大戏”开始

臧老爱戏,爱了一辈子。最早喜欢京剧,还要从小时候,村里一年一度的“唱大戏”说起。

冬季,村民都赋闲在家。一声招呼,40多人的戏班子组了起来,虽然是业余的,但是生旦净丑都全活儿,请老师、吊嗓子、练身段、晒行头、排练……

演员们忙活的时候,10多岁的臧全禄最喜欢手扒在窗户上,借着屋子里微弱的棉油灯光,看唱戏的念词、走场,他的眼里全是羡慕。

“都是折子戏,演得最多的是《草船借箭》《秦香莲》等。”70多年过去了,臧老还记忆犹新,“文戏武戏都有,诸葛亮永远拿着鹅毛扇、包拯是个大黑脸、赵子龙帅气又英俊……”仿佛闭上眼睛,当时的情景又重现眼前。

“主要还是看热闹,懵懵懂懂,但有印象了,知道这是京剧,还怪好看的。”那时候,京剧悄悄地在臧全禄心里种下了种子。

随着慢慢长大,上学、工作,臧全禄对京剧有了更深的认识,从看热闹到看故事、看情节、看名角再到看流派、看门道,从接触到喜欢再到热爱。

臧全禄为京剧还追过星,追的是“四大须生”之一奚啸伯。

“一场戏8毛钱,我连看了3天。”臧全禄记得清清楚楚,那时候他已经调到临清市委宣传部工作,但是也没有优待,想看戏还得排队买票。

“一票难求,要早起去排队,就像现在的粉丝为了看偶像演唱会抢票一样。”当时,臧全禄一大早就赶去戏场买票,为了抢个好位置。

“戏票分8毛和一元的,一元的相当于现在的贵宾票,在一楼正中间。当时月工资30元,为了多看几场,不舍得买一元的票。”臧全禄最终抢到了最合心意的二楼左侧座位。

“这个位置既便宜又实惠。”臧全禄挑选的位置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为“上场门”在舞台的右侧,“出将”的门帘一开,演员就开始表演,他能最先看到,而“下场门”在舞台的左侧,“入相”时,是不需要表演的,看到的还是背影。

几年后,一次偶然的机会,臧全禄和奚啸伯还有一次近距离接触。

“奚啸伯拍了拍我的肩膀。”臧全禄回忆当时的情景说,“奚啸伯很感谢我喜欢他的戏,交流唱腔时,他说他的唱腔是从丹田发出的。”

后来,因为工作忙,周末也经常加班,臧全禄就利用中午吃饭时间,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2点半的京剧节目。

“那时候就开始听流派,听门道了。”这一听又是20年。

整理近3万字学习笔记想为年轻人提供“敲门砖”

今年89岁高龄的臧老集结多年积攒的资料,整理了一份《怎样欣赏京剧》的学习笔记。

“想向年轻人介绍欣赏京剧的‘敲门砖’。”臧老有这个想法,也是有原因的。

2018年,山东省京剧团在会展中心演出《状元媒》。坐在臧老前边的两个小姑娘总是在不出彩的时候叫好,出彩的时候又不开口。后来臧老才明白两小姑娘喜欢京剧但不知道怎样欣赏京剧。从那时起,他就想着应该在年轻人群体里普及京剧知识。

今年,臧老就开始着手整理学习笔记,不会用电脑的他只能一点点地让朋友帮着打印。最初章节有些散乱,条例不太清晰,他又请教了京剧行家,进行了第二次整理。最终整理出来60页近3万字《怎样欣赏京剧》的学习笔记。笔记涵盖了京剧的起源、特征、行当、流派、名角名旦等,最后他还介绍了几招看京剧的“敲门砖”。

“听流行歌曲,像吃大块肉,馕嘴解馋;听京剧像吃山珍海味,要细嚼慢咽。”臧老说,欣赏京剧首先要了解京剧的基本知识,要沉下心,平心静气地听唱、听念。很多年轻人认为,京剧的节奏太慢,听不懂,不像流行歌曲那么直白、过瘾。但是京剧慢有慢的道理,比如现在张火丁、张云雷唱火的《锁锦囊》中一段二黄慢板中有一句唱词是“一霎时把七情俱已昧尽”,大约有36个节拍,仅一个“尽”字就有16节拍,参差错落、层次丰富、余味无穷。而且每拍都有悦耳动听的韵味,越琢磨越有滋味。

“读读中国历史文学作品。”臧老解释说,“传统京剧剧目都是从文学作品改编的,如《三国演义》中有90多个剧目。如果读过《三演义》再欣赏《群英会》时,你会觉得剧情非常贴切。看过《红楼梦》也会觉得林黛玉、尤三姐的人物刻画真实深刻。”

臧老表示,中国京剧是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艺术瑰宝。它既是艺术,更是文化。多了解京剧知识,对初涉京剧的人来说,有利于加深对京剧的认识;对喜爱并愿意多知道一些京剧内涵的人来说是“充电”;对已退休颐养天年的老年人来说,有利于文化理念的滋养,增加晚年的文化情趣。

新闻推荐

抗疫齐上阵 全家总动员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医护人员、警察、社区干部、志愿者等无数英雄挺身而出,合力抗疫。在临清交警...

临清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清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