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怪杰吴秋辉与济南

济南日报 2020-10-04 11:28 大字

吴秋辉39岁时像

梁启超致吴秋辉信札(现藏山东中国文学艺术博物馆)

□本报记者逄金一

吴秋辉(1877-1927),名桂华,字秋辉,自号“侘傺生”,山东临清人。他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被称为“现代学术界怪杰”。

吴秋辉是科举考试的廪生,1901年又入新学,考入山东优级师范学校,1909年再考取留日生,却因一只眼睛“有碍国际观瞻”,被提学司取消录取资格。1913年担任过济南《山东齐民报》主笔,针砭时事,沉毅敢言。曾与爱国将领冯玉祥相识相交成为挚友,并为其讲授诗歌写作。1924年,吴秋辉应聘齐鲁大学,任文科经学教授。

与胡适、康有为、梁启超的学术交往

皆成学界趣谈

1922年10月,胡适来济参加教育会议,曾请济南教育界人士吃饭,他在日记中写道:“席后闲谈甚久;于丹绂(明信)说,此间有一位吴秋辉先生,说周公封于鲁,不是曲阜,乃是河南的鲁山附近。他有金石可证。此说与我相合,当访问此君一谈。”1924年,胡适再次到济南讲《诗经》,动静颇大。对《诗经》深有研究的吴秋辉得知后,悄然来到胡适下榻的“津浦大旅馆”,与其坦率交流。两个小时后,吴秋辉辞出,胡适立即嘱旅馆订回程车票,取消了演讲。此中原因颇可玩味。

1923年六七月间,康有为游学到济南,应邀作了一次公开演讲,内容是根据《礼记》阐述其“大同”主张。登报大肆宣传后,在一片喝彩声中却传来了吴秋辉的驳斥之言。康有为与吴先生笔战数回合后竟急急收兵,认为吴先生的学识的确在自己之上。康有为写信称赞吴秋辉说:“足下真好学深思之士也,于今世不可多得也。”

1924年春夏间,梁启超在北京师范大学讲学时,一学生赠他一本吴秋辉所著《学文溯源》,“归而读之,字字莫逆于心,欢喜踊跃,得未曾有。”梁启超遂将吴秋辉视为“天涯知己”。他正想寻访作者,却值妻子李蕙仙病逝,家室纷乱之下,书亦不知去向。梁启超每每引为憾事,“惘惘不怡匪朝伊夕。”

1926年10月9日,在其学术弟子栾调甫、张默生再三劝导下,吴秋辉勉强答应给梁启超写信,谋求其《货币源流考》《商代迁都考》等著作出版之事。信由张默生代笔,主要述说吴秋辉治学经过。正在天津的梁启超收到吴氏信函并附寄的《诗经通义》《说易八卦分宫正缪》《古今文字正变源流》等著作后,不由大喜过望,立即复信曰:“奉书欣若晤对,先生以为启超不知并世有先生其人,岂知我之与先生心藏心写者,两年有余。正恨无以自通于左右也。”在回顾与《学文溯源》的书缘之后,梁启超又写道:“先生识力,横绝一世,而所凭借之工具极笃实,二千年学术大革命事业,决能成就,启超深信不疑。大著不可不亟谋全部分公之天下,若剞劂之资,一时不给,启超愿出全力负荷之。”信末说:“且俟暑中休假,或南游,以图良晤耳。”谁知还没到第二年暑假,吴秋辉已遽归道山,两位学人的“良晤”失之交臂。最终,因吴秋辉自己的动摇而辜负了梁任公助其出版著作的美意。是年冬,梁启超聘请吴秋辉为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导师,还派研究生兰文徵等二人来济促驾。吴秋辉却因身体不佳,且“不想去讨人家的厌”,终不肯去。同年5月,吴先生即因积劳成疾,在济病逝,年仅51岁。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6月,吴秋辉先生的两位外孙女张东藩、张东惠及家人从西安等地赶到济南,向位于济南报业大厦的山东中国文学艺术博物馆捐赠了一封康有为写给吴秋辉的手札,与此前馆内珍藏的一封梁启超写给吴秋辉的信札“合璧”,受到媒体普遍关注,被誉为文化界极难得的一个缘分。

足迹遍布泉城诗赞济南山水

吴秋辉生于临清,卒于济南,短短51年人生,前半生在故乡生活,后半生在济南度过。他在《再致梁任公书》中曾说:“道长半生,中间除旅京三年外,二十余年未出济南一步。”济南可以说是他的成就之城,他的皇皇巨著,绝大部分是在济南写作完成的。他在济南先后租住在“南门里之行窝”“布政司街之皇亲巷”“历下古榜棚街之寓楼”以及西更道寓所等,其足迹遍布整个城区。济南是吴秋辉的第二故乡,他与济南结下不解之缘,感情真挚而深厚。

笔者查阅《吴秋辉遗稿》《吴秋辉遗稿补编》,从中发现吴秋辉多篇吟咏济南山水、称颂泉城风物的诗歌佳作。比如他的《曲水亭歌》:“曲水亭水春如波,朱楼临水高峨峨。美人微醉朱颜酡,将留若引行复歌”,不仅写到了曲水亭的春水与朱楼,还描绘出曲水亭街一带的美女及风情;比如《游尚志堂书院》,写出了“草色迎人犹自绿,泉水绕砌不成秋”的精警之句;比如《晚登济南城楼》,写出了“万木回环山远近,孤城荡漾水周围”山水济南的独特景致……还有《菩萨蛮济南春咏》《秋日同张怡白游大明湖放歌》《铁公祠》诸首诗作,也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在《九日登千佛山》一诗中,吴秋辉写到了千佛山。他“连年高登于此者已八次矣”,所以满怀诗情,写得颇为沉郁凝重:石径苔浓霜气深,连峰楼阁昼阴阴。去帆影重天沉水,落叶声高风满林。万叠云山迷望眼,十年湖海失初心。当筵拟泛茱萸酒,近为伤秋恐不禁。

大明湖也是吴秋辉的最爱之一。他携家人游湖,也同新朋旧友一起游;他在明湖修禊,也在明湖饮酒,更还在明湖纵歌傲啸。所以,他写大明湖的诗作,观察最为细致,体验尤能传神。比如《明湖修禊》组诗之二:芦芽短短柳丝丝,菱刺藤梢绿满陂。向日花明汇泉寺,临风莺语铁公祠。近湖池馆迷歌扇,背郭人家多酒旗。最是一般惆怅处,小桃红上去年枝。还有一首《铁公祠水亭》,写的是大明湖在秋天时的景致:

几处亭台几多杨,蒹葭露冷正苍苍。

水光上街摇诗笔,山色穿城入画廊。

坐久渐嫌秋意重,风来时带藕花香。

清游不觉碧天暮,隔蒲寒烟隐夕阳。

亭台绿杨,芦苇苍苍,水光上街,山色穿城,秋意正浓,藕花馨香,多么温馨而美丽的画面!难怪诗人乐而忘返。吴秋辉与两个朋友聊天,曾谈到北齐尹孝逸所写“风沦历城水,月倚华山树”两句诗,“为咏济南风景者千古绝唱”。其实,他自己诗中的“水光上街摇诗笔,山色穿城入画廊”,也因其生动形象的拟人之思而颇得诗之三昧,让人读来唇齿留香。

临终捶床而长叹后人舍命护遗稿

吴秋辉一生贫困,但著述宏富。除《学文溯源》(二卷)外,尚有《古今文字正变源流考》《古史钩沉》《齐鲁方言存古》《三百篇古物今名考》《毛诗正误》《楚辞正误》等数十种,生前均未印行。

1927年5月,穷困潦倒的吴秋辉在济南西更道街寓所去世。临终前环顾未竟之著作,捶床叹曰:“吾以数十年之精力研讨古籍,今方彻底了悟,著述未及一半而病入膏肓,岂非命耶!天之生我,果为何者?”又将六女儿吴少辉叫到跟前说:“我一生著作的精华还在脑子里没写出来,你把我写好的稿子收起来,二十年后再拿出来。十本《诗经通义》在张默生学生处,现在张默生没在济南,将来找他要回;还有《说鬼》数本在泺口关友声学生处,记着要回。要把稿子保存好,任何人买稿子都不能卖。”

吴秋辉逝世后,其妻马氏带着两个女儿吴玉峰、吴少辉回到故里临清,把吴秋辉手稿妥善收藏。1937年,抗战军兴,怀有身孕的吴少辉携一个装有父亲手稿的铁皮箱,带着两个孩子,随丈夫张乾一率领的临清省立十一中师生流亡西北。敌机轰炸,旅途艰辛,连生活必需用品都不得不咬牙舍弃,可那视为生命的手稿箱却寸步不离。几年颠沛流离之后,他们定居西安,幼小的次子却因饥寒交迫在途中夭折。

1982年,吴氏家人联系上家乡的齐鲁书社。1997年8月,定名为《侘傺轩文存》的吴秋辉遗著问世。而吴氏的最主要著作《侘傺轩说经》,亦经张树材耗时多年抄录整理,由齐鲁书社在2008年10月影印出版。2011年4月,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吴秋辉遗稿》共五册,收入遗稿近30种,涵盖了经学、史学、文字学、音韵学、甲骨文等多个领域,以及吴氏创作的诗文、小说。三代人的心血,终至凝聚成不朽的光芒。

新闻推荐

八旬“硬核”老人复原临清古城

本报讯聊城八旬老人方秋成,利用木板、铁片等材料,用一年多的时间,凭记忆将临清明代古楼和当时的标志性建筑重塑,重现了临清的...

临清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清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