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真的有9999.5间房吗?
位于北京市中心的紫禁城(故宫博物院的前身)是我国明清皇宫,拥有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每一个来紫禁城参观的人,都会眼花缭乱于其数量巨大的建筑,而自古以来我国民间也传有紫禁城有9999.5间房的说法。
有很多人认为,9999.5间房寓意帝王九五至尊的地位。我国古人把数字分为阳数和阴数,奇数为阳,偶数为阴。9为阳数的极数,即单数最大的数,所以古代皇帝为了表示自己的尊贵,便把自己和9联系在一起;5为居中的阳数,寓意包含东、西、南、北、中的全部空间。数字9、5的组合,形成具有特定含义的标记,即“九五至尊”。那么,除去文化因素,紫禁城有9999.5间房的说法正确吗?回答是否定的。
在古建筑领域中,4根立柱围成的空间称为“一间房”。紫禁城自明代初建以来,其古建筑历经明代扩充、明末战火破坏、清代复建、新中国成立后修整等阶段。因此,在不同历史时期,紫禁城古建筑的数量并非一成不变的。如明永乐时期紫禁城房屋总数约8300间,明末时房屋总数大约在20000间,清代时期的房屋总数约为10000间。
如今的故宫博物院 资料图
紫禁城建筑群自1417年正式开工,仅用了3年便完工,且历经近600年完好。如此快速、优质的营建工程可反映我国古代大型宫殿建设在规划、组织上和营建技术的科学性,理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材料储备的科学性。紫禁城营建的材料主要包括木材、石材、砖、瓦。这些营建材料的备料,实际上从1406年就开始。紫禁城营建所需的楠木源于四川、云南、广西、贵州的深山老林,石材源于京郊房山大石窝村,砖源于山东临清和江苏陆慕,琉璃瓦源于京西的琉璃渠村。这些材料光备料就用了11年。为了保障施工进度与庞大的施工现场的整洁,在明代始建宫殿时,采取场外加工的办法,这是现代建筑施工工厂化的雏形。
据北京史志文献《日下旧闻考》记载,明初工部曾在紫禁城周边设有神木厂、大木厂、台基厂、黑窑厂、琉璃厂和采石场。其中,神木厂和大木厂为储存木材的地方,台基厂为木构件加工的场地,黑窑厂为烧制青瓦的地方,琉璃厂为烧制琉璃构件的地方,采石场则为对采运的石头进行初步加工的场地。材料准备齐全,且围绕紫禁城码放,有利于工程快速、有序地开展。
人员组织的科学性。明永乐时期,参与紫禁城营建的人员众多。《明史·食货志》对整个明代北京紫禁城营建活动这样描述:“明初,工役之繁,自营建两京宗庙、宫殿、阙门、王邸,采木、陶壁,工匠造作,以万万计。”这些工匠分为土作、石作、木作、瓦作、油饰作、彩画作、裱糊作、搭材作等工种,不同工种之间的有序衔接、巧妙搭配,是工程顺利进展的重要保障。
1900年的紫禁城?Wikimedia Commons图
除了10万名工匠,还有近百万名劳工参与营建紫禁城。如此数量众多的营建人员灵活分布在紫禁城的空间内,施工人员之间、不同工种之间互不干扰,有序开展施工,且各个宫殿的营建同步进行,使得工程进展快速而又顺利,这无疑得益于人员组织、管理的科学性。营建技术的科学性。紫禁城古建筑以木构件作为建筑的核心受力骨架。从安装技术上讲,各个木构件之间通过榫卯连接,即两个相互连接的木构架,其中一个端部做成榫头形式,另一个构件端部做成相应的卯口形式,榫头插入卯口中,便形成连接整体。央视纪录片《中国古建筑》榫卯结构抗震示意
榫卯连接的安装方式不仅是我国古建筑区别于西方建筑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而且还意味着工匠只需在现场对木梁进行拼装即可,不仅安装速度快,而且施工质量好、抗震能力强,体现了科学性。
故宫太和殿梁架结构示意图 《中国古代建筑辞典》资料图
紫禁城的古建筑历经600年的200多次地震,从未出现过宫殿建筑倒塌的情况。紫禁城古建筑营建技术的另一个重要科学表现,就是程式化的建筑安装方式。紫禁城的古建筑虽然有上万间,但是这些建筑的样式是固定的,其屋顶形式无外乎硬山、悬山、歇山、屋顶、攒尖屋顶形式的一种。紫禁城的古建筑群就是这五种屋顶形式按大大小小的组合方式安装而成,犹如几个专用的模子制作,有大规模程式化生产的科技之感。虽然紫禁城有9999.5间房的说法并不正确,但是可反映紫禁城古建筑数量众多。不仅如此,这些古建筑能够在3年内完成营建,从建筑施工的科学性角度而言,能够体现我国古代工匠的智慧和高超技艺。
(作者系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周伟在凉州区调研重点项目和园区企业每日甘肃网1月2日讯据武威日报报道(记者张志华)1月1日下午,市委副书记、市长周伟带领相...
临清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清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