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社区践行公益送服务的大篷车,一直在路上
每年暑假,张刚大篷车都会组织贫困学子游学活动。(资料片)2011年1月23日,第一批年货在燕山小区社区广场集中发放,50户特困家庭领到了年货。(资料片)张刚大篷车联合爱心企业资助贫困大学生。(资料片)八年来,秉承“新闻服务社区”的奉献精神,张刚大篷车走过了山东大地的山山水水、社区村庄,把实实在在的服务送到了百姓身边。根扎在基层,心融入百姓,专注于把老百姓的事办好,张刚大篷车一直在路上。
本报记者张九龙
扎根社区小舞台
融入百姓天地宽
“根扎在基层,心融入百姓。”“只有深入基层,才有根,有家。”“记者只有沉下去,新闻才能浮上来。”说这些话的人是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齐鲁晚报张刚大篷车负责人张刚。
2000年,刚从大学象牙塔里走出来的张刚成为齐鲁晚报的一名记者,从此开始了他长年坚守新闻一线采访、致力于社区新闻报道的职业生涯。社区记者是份苦差事,刚开始的时候他也是有抵触情绪的,感觉跑的是小胡同,接触的是老大妈,写的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怕跑不出成绩。
报社前辈经常鼓励他:报纸是办给百姓的报纸,不到百姓身边,怎么能知道百姓的所需所求?只有扑下身子,踏踏实实和百姓打成一片,才能了解基层了解社会,才能更好地为百姓服务。报纸是百姓的报纸,记者只有融入到百姓中去,才有家。
凭着一股韧劲,张刚在社区的小舞台上渐渐成长起来,民生报道做得风生水起,找准了自己的定位和方向。2001年,齐鲁晚报开通了山东省首个以记者名字命名的新闻专栏《张刚在您身边》。2004年,齐鲁晚报成立了张刚工作室,从单打独斗到团队作战,社区报道的力量大大增强。张刚总结出了胡同“六字诀”:认准一个“苦”字,落脚一个“民”字,做到一个“实”字,坚持一个“廉”字,突出一个“新”字,咬定一个“学”字。
从此,一个张刚带出了一群“张刚”,齐鲁晚报在社区深深扎下了根。重病患者、残疾人、孤儿、低保家庭……跑社区过程中,张刚结识了很多这样的“穷亲戚”,有的一帮就是十多年。他的电话几乎成了齐鲁晚报的第二条读者热线。因为深入社区业绩突出,他受到中央领导的鼓励和肯定。
新闻服务社区
活动送家门口
如何更进一步提升层次,做得更好呢?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仅有深入是不够的,媒体的最终目的,是要从深入到融入,达到媒体和百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融状态。这就要求社区记者及时了解这些变化,不能仅仅为了新闻而写新闻,需要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并根据百姓需求展开各种服务活动。
基于这一判断,齐鲁晚报在全省率先提出了“新闻服务社区”的理念。2010年“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到来之际,张刚工作室再次进行升级,张刚大篷车正式“发车”了。
当时的张刚大篷车还只是个“概念车”,没有带篷的卡车,也没有轰轰的发动机。张刚大篷车首期活动紧扣“3·15”主题,联合工商、质检等职能部门,为社区居民免费进行食品安全检测和免费鉴宝活动,大受欢迎。
随着一个个贴近居民生活的活动走进大小社区,以及一次次大型活动的开展,市民的概念转换已经变成了对大篷车品牌的认可。
市民对张刚大篷车主题活动的认可度不断提升,张刚大篷车也逐渐显现出社会效益。张刚大篷车就像一个媒介平台,让政府服务部门与百姓实现了对接,为百姓服务的同时,更成了城市管理的协助者。
在张刚这个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的典型带动下,一批年轻记者,深入基层、深入社区,主动开展社区服务活动。短短一年时间,张刚大篷车就走过了35期。八年下来,已经累计举办600多期活动。
广泛共驻共建
办实事解难题
2011年10月,在中宣部等五部门提出新闻战线开展“走转改”活动之后,张刚大篷车从主动服务提升到共建服务,并开出济南,开到全省。与此同时,团队记者全面深入工矿企业、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基层百姓,通过走基层发现问题、了解问题,实实在在地为百姓解决困难。
张刚大篷车在济南市无影潭社区建立首个“社区共建联系点”;与济南公交建立行业联系点,在济南市6条公交线路12辆公交车上挂起张刚大篷车的大名片;济南市12345市民服务热线、济南市公安局、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等单位陆续与张刚大篷车签订了共建协议……一系列务实的措施走在了全省媒体的前列。
共建并非流于形式,而是汇聚多方力量,真正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作为老居民区,无影潭社区部分居民楼出现化粪池外溢现象,张刚大篷车的记者联系济南市城管局城肥二处和无影山街道办等部门,对堵塞的化粪池进行清挖、疏通。处理完后,济南市城管局城肥二处、无影山街道、张刚大篷车签订了“社区共建联系点”协议书,建立起沟通和协调的长效机制。
有共建单位负责人表示,张刚大篷车作为载体,搭建起了老百姓与政府部门之间沟通的桥梁,既能帮助政府部门了解民情民意,也能帮助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这样的共建服务是一种新的服务方式,值得推广。
可以说,这些共建联系点的设立和推广,是张刚大篷车从主动为居民送服务,提升为和职能部门联合为居民送服务解难题,是新闻服务百姓的创举,也实现了新闻媒体从贴近百姓到深入百姓、从深入百姓到融入百姓这一理念的转变。
把普通事坚持下来
大篷车永远在路上
“我们做的事很普通,只是坚持了下来。”在八周年之际,张刚大篷车负责人张刚说。
2011年9月29日,张刚大篷车联合爱心市民、企业代表,将社会各界捐赠的5000余册爱心图书送到临清戴湾镇赵建庄中心小学300名孩子的手中,首个张刚大篷车爱心图书室正式成立。到2015年9月29日,张刚大篷车便已联合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建起了100座爱心图书室,行程53000多公里,共捐赠239900余册图书,资助贫困生300多名,惠及了30000多个孩子。如今,张刚大篷车爱心图书室已有300余座,并仍在快速增长。
由张刚大篷车联合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寒门学子公益行活动自2010年首次启动,迄今已连续举办8届,成功组织100多位寒门学子赴北京、上海、临沂、青岛等地旅行。
与此同时,齐鲁志愿者、“新年新衣”、“百元助学”等公益项目也持续多年,成为张刚大篷车的品牌栏目,也成为齐鲁大地的一系列知名公益品牌。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2011年11月6日,张刚大篷车曾举办过一场百期座谈会。在座谈会上,张刚表示:“张刚大篷车不仅要开出100期,以后还要开出200期、300期,甚至更多期。”
八年过去了,张刚和张刚大篷车兑现了当初的承诺。无论传媒格局如何变动,无论共建单位人事如何调整,张刚大篷车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步伐从未停止。如今,张刚大篷车这个典型不仅没有丝毫暗淡,还释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新闻推荐
踏实驻村倾情奉献 ——记市工商局派驻临清市跨马营村第一书记崔尚新
崔尚新,54岁,35年党龄,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总经济师、个体私营企业协会秘书长,市派第三批第一书记。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局...
临清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清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