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庄村有了生姜地
■本报记者 申东方 本报通讯员 狄振生
9月28日,冠县辛集镇孟庄村村民郭朋俊一大早就来到村西头自己照管的农田旁。望着绿油油、长势喜人的生姜苗,他的喜悦之情油然而生。
“这1亩(1亩约合666.7平方米)多生姜,可是我们村这么多年头一批种的!”郭朋俊一边给生姜苗培土,一边告诉记者,生姜种植是从泰安学的。那里的农民种姜,亩产能超过5000公斤,每亩地能收入3万元。近期是生姜膨大的关键期,需要根据情况及时施肥和培土。
郭朋俊说,他之所以高兴,是因为这批姜如果能卖个好价钱,肯定有不少村民学着种。那时候,大家的收入应该比现在种粮食要高出很多。
今年年初,村“两委”成员在镇党委、政府组织下,从泰安取回种姜的“致富经”后,在村里发动村民种姜。没想到,村民们觉得没有经验,有的担心管理不当,有的怕销路不好。后来,有两家有意向的,也打了退堂鼓。
不试试咋知道行不行呢?孟庄村党支部书记温桂华有点着急。这时,郭朋俊自告奋勇,想试试生姜种植。他是村里的会计,认真仔细,在村里有一定的号召力。经村“两委”成员商议,最终决定利用村里的闲置土地,由村集体购买姜种、化肥等农资,并请技术员指导,郭朋俊义务出工,收益全部归村集体。“村集体第一个‘吃螃蟹’,只要效益好,村民自然认可!”温桂华说。有人说郭朋俊傻,劝他别干没回报的活。但郭朋俊说:“我是村干部,有责任带头为乡亲们蹚一条致富路。再说了,我借这个机会,也能学到种姜的技术。”
就这样,今年3月份,这块地很快被开辟出来。施肥、除虫、浇水……经过郭朋俊的精心呵护,目前生姜苗长势稳定,预计再过两个月,产出的生姜就可运往市场销售了。
得知孟庄村村集体种姜的事,周边几个村子也纷纷开辟了试验田:贠庄村2亩、大王庄1.5亩、赵庄1.5亩……面积虽然都不大,却都是各个村庄寻找致富路的一次尝试。
生姜种植对土壤、阳光、水分、湿度等条件要求都比较高。一般每隔一个月要除一次草、培一次土;下雨天要及时排涝;干旱时平均10天就要浇一次水;每天查看病虫害情况,及时进行打药除虫;合理施肥……在技术员的指导下,郭朋俊对生姜管理逐渐得心应手。闲暇时,他还为周边村子生姜种植提供指导。“生姜种植如果能形成规模,不仅能促进村集体增收,还能带动群众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采访中,温桂华满怀期待。
新闻推荐
李长萍安排部署全市农田排涝暨秋收工作时强调 全力打好秋收秋种攻坚战
本报讯(记者薛蓓蓓)10月9日上午,聊城市召开农田排涝暨秋收工作会议,科学应对连续降雨天气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有力有序...
冠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冠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