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暖人心 日子苦变甜

聊城日报 2021-04-07 09:02 大字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朱海波通讯员唐明强

3月29日,记者来到冠县崇文街道唐寺村,在油桃大棚里见到孙佃勤,他正躬身察看油桃的长势。“再过几天就能卖了。”孙佃勤说。

孙佃勤今年52岁,多年前,妻子瘫痪,丧失自理能力,且每年都要住院两三次,一双儿女正在上学。为了给妻子看病,家里债台高筑,生活陷入困境。2016年,唐寺村“两委”将孙佃勤一家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办理了扶贫特惠险,两个上学的孩子也分别得到教育资助。“先诊疗后付费”“二次报销”“报销比例不低于90%”等扶贫政策极大地缓解了妻子的医疗负担,这让孙佃勤看到了一丝曙光。然而,妻子长年卧病在床,女儿正在读大学,儿子在上高中,孙佃勤无法外出务工,仅靠几亩耕地,无法满足家庭需求。

孙佃勤的困境,崇文街道扶贫帮包干部吕艳辉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就目前这种情况,想要脱贫增收十分困难。恰在此时,有关部门出台了小额扶贫贷款政策,可以用于发展生产,而且政府贴息,户家无需承担利

息。这一消息让吕艳辉眼前一亮:孙

佃勤也可以利用小额贷款建大棚、种油桃。

起初,孙佃勤心有顾虑:大棚不挣钱咋整?但很快他就下了决心:有人帮自己,不试试咋知道?说干就干,吕艳辉帮着申请贷款,村里帮助协调了地块,孙佃勤联系物料和安装工人,很快,两个油桃大棚建起来了。孙佃勤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勤劳肯干,善于学习,经过细心打理,2019年他种的油桃第一年挂果,两棚油桃就卖了两万余元,刨出去各项开支,还能净落一万元钱。

更让孙佃勤欣慰的是,女儿大学毕业后,顺利应聘为一名教师,拥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儿子去年也考入了一所职业高校。平日里就他和妻子在家,索性把家搬到大棚里。今年,孙佃勤琢磨着在油桃树下种一些橄榄菜,正好赶在春节期间上市,又能多挣几千元钱。

“前几年家里摊上不少事,多亏了政府的扶贫政策,让我的两个孩子没有辍学。现在闺女上班能挣钱了,儿子这几年也多亏了政府的照顾,免了学费还给补贴生活费。现在还欠着人家几万元钱,不过有这两个大棚,自己还不老,再干两年就可以还清了。”孙佃勤信心十足。

政策暖人心,日子苦变甜。在孙佃勤的油桃大桃里,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扶贫政策带给一个家庭的希望。

新闻推荐

冠县:构建“品牌培育链”

本报讯(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路子强通讯员范林君)“去年年初,我们接到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北京301医院等建设方的委托函,3天内...

冠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冠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